【靈修小品】小小大家庭
小時候上課,某課書提到學校是個大家庭,同學彼此相親相愛;長大後,在教會內、以及在修會團體,都常聽到「家庭」這個觀念來表達團體:甚麼主教是大家庭的家長,甚麼我們某某會是第一會、某某會是第二會、第三會,合成一個大家庭,當然少不了甚麼大家彼此相親相愛等等。聽得這些話多,耳濡目染,自己也學會掛在嘴唇邊,像是個洗腦的口號,但到底大家庭是甚麼意思呢?
雖然源生家庭並非悲慘經驗,但悲觀的我,免不了容易想到家庭的負面東西:家長主義及父權主義是漢儒文化的特色;破碎家庭或失調家庭(所謂的dysfunctional機能不全),雖則不只現代社會的專利產物,但的確愈來愈普遍。家庭成員關係不和,是自古以來多少故事小說戲劇的主題。
唉,小家庭如此,難道大家庭——學校、修會、教會、社會——也遭同樣命運?
聖方濟在他給信友的書信中,這樣說:「上主的神將臨在那些愛上主和愛近人,惱恨自己的肉體、惡習與罪過的,領受主體血及結出相稱補贖果實的那些人士身上,並且要在他們內作自己的家居和住處。他們是天父的兒女,做他的工作;也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淨配、兄弟、和母親。」沒有出現家庭這個字,只是家庭成員的角色。不止是家庭成員的稱呼,還有工作描述。
這句話令人想起耶穌在福音裡,關於耶穌的家人的一段,「耶穌環視他周圍坐著的人說:『看,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因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谷三34-35)」方濟對天主旨意的詮釋,就是愛主愛人;然後他還加上「恨自己肉體、領主的體和血、結補贖果實」等作輔助說明。
彼此作兄弟姊妹的說法,暗示彼此相親相愛,當然,家庭裡弟兄姊妹和睦友愛的,與世俗的社會是大家庭的觀念相似,其實已經不容易。但耶穌講的,是更高一個層次,作為他的弟兄姊妹,耶穌的手足。方濟重覆了耶穌的講法:「當我們實行在天之父的旨意時,我們是主耶穌基督的兄弟。」看來,稱兄道弟不是口號,而是實際的承行主旨。
這個家人的圖像,還包括「母親」,而且也是基督的母親,又多了一個超愈層次;我們都能夠成為瑪利亞?我們都要成為那說「爾旨得承於我」的瑪利亞!方濟的解釋是:「當我們藉著神聖的愛,以純潔和真誠的良心,把他攜帶在心靈及肉體內;並藉著聖善的行動,以必須在人前閃耀的榜樣誕生他時,我們是母親。」
方濟對這個大家庭的觀念,樂此不疲,除此之外,方濟更加上「淨配」,當然這個是源於教會是基督的淨配的觀念。理想的夫妻,不是整天吵架不停,而是你儂我儂的樣子。方濟說:「當忠信的靈魂,藉聖神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結合時,我們是淨配。」
把「大家庭」放在嘴唇邊之餘,更要手胼足胝,把主旨化為聖善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