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諾修院學校文物館

期數
3589
刊登日期
2012.11.30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2 月 02 日

瑪利諾修院學校文物館十月二十七日開幕並展出學校及修會文物,於瑪利諾女修會慶祝一百周年之際,見證修女在香港透過辦學等不同工作貢獻社會。

文物館設於瑪利諾修院學校的小學部校舍,展出文字介紹資料、修會及學校相片、圖書館目錄咭櫃、校刊、電子展板,以及學生物品,包括校服、書桌、書本、功課等用品;早期來港修女的相片亦反映昔日的教育工作和傳教歷史。

開幕禮由瑪利諾女修會行政總監林敏妮修女(M. Limgenco)等嘉賓主持,部份到場參觀的舊生,更在展品中找到自己或好友的物品。

談到瑪利諾修院學校多年來的教育工作,修會的香港區聯絡人王美笑修女(M. Reynolds)十月二十五日對本報說,她們和持份者透過教育幫助青年發展潛能,這份服務精神亦獲學生認同:「舊生認同自己是修會的一份子。」她說教育等服務讓瑪利諾修女活出擔當「拓荒者與先驅」(trailblazer and pioneer)的精神。

王美笑修女說,瑪利諾修女配合本地教會和弱小者的需要,亦參與開拓不少新發展區的牧民工作。王修女服務香港四十年,主要擔任堂區牧職修女,曾參與開展屯門堂區。

她說修女以「打破文化藩籬」為己任,與各民族建立友誼,見證教會的普世幅度。「本地教會成熟後,就應開展海外福傳使命。」她說美國修女先服務中國內地,並在香港繼續發展:「高峰期有逾一百位修女在華服務。」

她說目前港澳和內地約有十四位瑪利諾修女,她們計劃於本年十二月到內地朝聖,追溯前人的傳教工作。

她說瑪利諾修女於二戰後開展不少新服務以扶助來港的新移民,又創立聖母醫院,並與瑪利諾神父等創辦民族發展亞洲中心(ACPP)關注亞洲正義和平課題;目前服務在港外勞,並與亞洲區內從事相關服務的瑪利諾修女彼此聯繫。

修女一九二一年到港服務,展開社區、教育、堂區、牧民及醫療等工作,瑪利諾修院學校則創於一九二五年,最初校址設於修會柯士甸道的修院,而九龍塘界限街的小學部校舍仿照修會美國紐約總院而建,於一九三七年落成,二戰時曾被佔用作日軍醫院。

十月二十七日的文物館開幕禮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致辭時指出,瑪利諾修院學校為保存文化樹立良好典範,她指這座古跡為青年帶出靈性和教育幅度,對香港社會甚具價值。

該校小學部校長羅曾潔貞當日對本報說,小學部校舍二○○八年成為法定古跡後,每年都會開放一次予公眾參觀,學校本年把一間多媒體室改作文物館,以分享學校歷史。她說文物館目前只在校舍對外開放的日子予公眾參觀。

該校舊生兼校董霍麗玲說,修女無私服務他人的精神一直感染學生:「她們幫助人不求回報,教導我們要積極為目標爭取,學習擔當領袖服務他人。」她說同學們英語了得,也全靠這些美國修女的教導。

香港的瑪利諾修女十月二十七日獻祭慶祝修會一百周年,服務香港五十載的瑪利諾女修會章慈雲修女(M. Zaborowski)席間對本報說,修會致力於教育、醫療及其他慈善工作,見證香港人生活不斷改善。她曾在修會創辦的聖母醫院服務,並為該院護士學校訓練護士,以及參與教育工作,目前她參與修會的亞洲區正義和平資訊工作;談到今日香港社會,她說最需要的是捍衛法治。

慶祝入會金禧、原籍廣西的周安義修女對本報說,昔日她在美國服務新移民,讓她經歷社工般的傳教體驗:「我們替新移民找學校,幫助不懂英語的人到醫院求診,替他們翻譯。」其後周修女到香港服務堂區,現已榮休。(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