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創作歌曲
(本報特稿)不少本地公教徒創作現代風格的新歌抒發信仰體會,從中幫助信徒於平日祈禱,以及透過音樂作福傳。
早前有教徒音樂人亦推出唱片《Barca Di Pietor》(God Bless our Holy See,意謂主佑聖座),陳日君樞機更有份填詞,包括歌曲〈God Bless Our Holy See〉的意大利文和英文版。
替該唱片填詞的慈幼會斐林豐神父(L. Fedrigotti)說,音樂是平信徒分享信仰的好途徑,讓信徒抒發對教會的感情,上述新唱片亦表達作者對教廷的敬意。
斐神父早前對本報說,平信徒作詞可從聖言取材,為歌曲賦予信仰精神。這位聖經學者說,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衍生的《上主的話》宗座勸諭亦對譜上聖言的歌曲予以肯定:「聖經豐富歌曲的意涵,但不能隨便更改聖經原意,譜上歌詞時要小心所作變化。」
談到協助上述唱片翻譯意大利文歌詞的經驗,來自意大利的斐神父說,表達對教會的感情可以靠歌詞,唱意大利文歌詞則需要準確拿捏音調。他說香港信徒有時容易放錯外文歌詞的輕或重音;事實上,歌曲的輕重音能突出重點和使音調和諧,若歌譜有清晰的符號,可幫助信徒掌握非母語聖樂。
近年愈來愈多本地信徒創作現代風格的信仰歌曲,或把舊曲編上信仰內容,當中既有專業音樂人,亦有業餘的音樂愛好者。他們把作品用於教會活動、青年彌撒、佈道會等,以及灌錄唱片;亦有青年信徒組織樂隊,透過音樂福傳。最近發表的「教友年」兼「教友職務交流大會」主題曲便是由信徒包辦作曲填詞。
談到平信徒創作信仰歌曲的潮流,香港電台第四台監製林家琦說,近年不同宗派的基督信徒創作現代信仰歌曲回應時代需要,而基督徒歌手的好些作品亦受到歡迎,這些努力值得欣賞。
天主教徒林家琦早前對本報說,現代詩歌較著重抒發個人感受,不一定適合用於禮儀。她認為這些歌曲可以進一步在傳統聖樂的頌揚上主幅度上取得平衡:「若只流於抒發個人情感,會變成自我中心,也接近流行曲。」
研究古典彌撒曲的林家琦說,現代信仰歌曲與傳統聖樂屬不同類型,「市場」不同,卻無高低之分。她說在香港現代信仰歌曲創作仍處於嘗試階段,John Rutter的「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是英語地區把信仰歌曲融合現代元素的成功例子,英國作曲家Karl Jenkins的作品則抒情與莊嚴並重。(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