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成聯國觀察員
(綜合天美社╱辛力社╱梵蒂岡電台訊)教廷贊同聯合國讓巴勒斯坦成為觀察員國,同時邀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重新開啟談判,以推動中東地區和平。
教廷十一月二十九日發表聲明稱,有關投票結果反映多數國家的意見,但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並不足以解決問題,以、巴兩國更要承諾一起建構和平、穩定及公義。教廷亦呼籲國際社會進一步努力並支持這「邁向持久和平的進程」。
聲明亦重提教宗本篤於二○○九年在聖地朝聖之旅結束時有關兩國解決方法的講辭,教宗要求國際承認以色列有權利享有和平安全,而巴勒斯坦人民亦應享有在主權被承認的國家中有尊嚴生活及自由往返的權利。
教廷亦重申於二○○○年與巴勒斯坦的協議,支持耶路撒冷享有國際保障的特殊地位。該協議旨在保障當地宗教和良心自由、耶路撒冷聖城的神聖地位,以及尊重自由進出耶京的權利。
聯合國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投票中,一百三十八個會員國投贊成票;四十一個棄權;九個會員國投反對票,包括美國及加拿大等。
耶路撒冷天主教拉丁禮的特瓦爾宗主教(F. Twal)十一月三十日發表聲明,稱許這次聯合國投票是「和平的行動」。
他對信仰社稱,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是「向前邁進的一步」,但他指和平路途仍然遙遠,以巴雙方須克服彼此的不信任, 他認為以、巴兩國和平共存是最佳解決方法。
宗主教表示會與巴勒斯坦人、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共同分享這份喜樂,並會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 Abbas)回到當地後,代表基督宗教團體向他祝賀,宗主教更指阿巴斯是解決阿拉伯國家及以色列衝突的理想人選。
巴勒斯坦地區的堂區神父阿里達(F. Aridah)對聯合國的決定表示欣喜,他十一月三十日稱,巴人終看見隧道盡頭的曙光。他讚揚阿巴斯在以色列和加沙地區哈馬斯衝突一事上取得勝利,不依靠暴力,卻透過外交及和平方式去團結人民。
巴勒斯坦議會內的天主教徒成員、白冷大學榮休社會學系教授薩貝拉(B. Sabella)稱投票結果讓他對前景樂觀,惟他提醒須留意以色列一月選舉會否如預期般由右翼政黨掌政。他又稱投票結果反映國際社會支持務實的巴勒斯坦領導。
對於這次聯合國投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 Netanyahu)反對該項提案,指它沒有承認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或為該國安全採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