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不可討價還價

期數
3591
刊登日期
2012.12.14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2 月 16 日

教宗本篤十六世十一月十二日在羅馬聖艾智德社區安老院向一群長者說:「長壽是天主的祝福……然而,受講求效率和利潤等因素主宰的社會普遍不歡迎長壽,相反更往往抗拒長壽,認為長者不事生產、一無是處。」

教宗又說,年邁所帶來的種種困難和限制讓長者的晚年變得更難度過,若他們遇上經濟困境時情況更形惡化。然而他認為,長者能為社會帶來莫大裨益,尤其對於年輕人而言,長者彌足珍貴。

他說:「不與長者接觸,就得不到真正的人生教育和成長,因為長者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年青一代可從中找到適合自己人生旅程的珍貴指引。」

教宗這些反省似乎與近日香港政府的論調並不一致。政府早前就長者生活津貼撥款申請議案與立法會議員爭辯,過程中政府不斷聲稱長者會再失去另一個月的長者生活津貼。

不論政府在入息與資產審查的立場是對還是錯,但其新聞稿為那些不再有能力自力更生的人,讀起來更像是懲罰通知書,而不是對他們的真心支持。雖然審查的正反論據皆有令人信服及可取之處,可是政府的論調卻充滿苛責口吻,似惱怒別人不依從其辦事方式多於真正願意協助有需要者。

在這場政策爭論中,香港社會許多有需要的長者被當作物品般交換,這種輕蔑的態度與教宗所描繪、關心長者的政府實有天淵之別。

教宗本篤指出:「一個文明社會的素質可根據它如何對待長者,以及把長者置於社群生活中甚麼位置來評定。給予長者生存空間,就是給予生命生存空間!」這大大有別於總是把一切簡化為金錢數字的態度。早前,政府在《標準工時政策研究報告》中引述一些驚人的成本數字,聲稱僱主向僱員支付的額外薪酬開支將會多達數百億元,但卻從不去探討人性的元素——即發展健康的勞動力,有助建立健康的社會。

單從成本角度來討論長者生活津貼實在貶低他們的尊嚴,因為這否定他們對社會福祉曾作出的貢獻。試問問為人兒孫者,他們多幸運能夠在祖父母身上獲得智慧和寵愛;又或為人子女者多慶幸能夠依賴父母處處給予幫助,不管是從做人道理到照顧孩子各方面。

長者確實為生命帶來一線愛的光芒,儘管這份光芒有時會因周遭的冷酷無情而變得黯淡。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