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讀書與快樂之道
最近我在互聯網上,看到一篇父親給女兒的信,看後深受感動。這其實是一篇很好、意義很深遠的文章,在欣賞之餘,我也希望與主內的兄弟姊妹分享我的感受。
記得我在讀書時,我和同學們都是很聽話和受教的,年紀輕輕的腦袋只愛記?老師的說話,只愛背誦要熟讀的課文,亦愛和同學們談天說笑。老師的教導都是「真實」的,除了詳盡的課文講解外,也不忘跟我們說說生活的瑣事,教導我們一些生活上的事例。小孩子的心地都是純潔的、白白的,老師教甚麼就把甚麼放在心上,就像是一張空白的紙給塗上顏色一樣。我們給引導去認識一些社會上的事情、怎樣虛懷若谷去辨別事情的是與非、正確的人生價值和道德觀。我們從小就學習如何去愛,去做應做的事,我們的內心世界都是美麗的。讀書,原來是快樂的,可以散發內與外的美。
在現今社會裏,很容易看到許多父母却是抱着「望子成龍」的心態去催迫子女讀書,在他們心中,孩子彷彿成了他們的搖錢樹;他們就讀的學校,在他們眼裏已變成了學前職業訓練所了。是時代的轉變嗎?更好說是因着社會的豐裕使我們物質化了;當人們追求美好的事物時,往往以金錢來衡量、以名利為依歸。在人們都只愛談「價錢」而不重「價值」時,我們的良知和正義都被埋沒,只被歪風充斥着良心。我們可以看見,現在的年青人都不快樂。
在這封父親給女兒的信裏,他勉勵女兒和一眾年青人在努力讀書之餘,要不忘思索讀書的真正意義、做人的原則和宗旨,及生活的正確方向。學業成績好的固然欣喜;差強人意的,也並不代表生命的全部。透過不同的生活體驗,除了鍛鍊意志外,往往也蘊藏着無限生機。在許多年青人缺乏自信和毅力的今天,這些話真是如清晨的朝露般清新。
讀書之道,除了追尋知識外,也在訓練我們的人格、培養高尚的情操、待人處事的態度和成熟的思考。在現今社會裏許多事情的不公,正有待有志的年青人去改革和更新。我們並不鼓吹以嘩眾取寵的態度去從事,而是切實地以智慧去看問題的方法,以公義和真理服務社會。耶穌基督是普世人類的救主,祂曾說過 :「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真理帶給人正面的人生觀,能達致心靈的和諧,建樹社會的共融。我在這裏鼓勵和支持年青的朋友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自我的存在價值,欣賞別人的長處而豐富自己,提升思想的闊度,以遠大的胸襟接納和包容,尋求普世認同的自由與公義,便不失享有快樂而豐盛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