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虐待兒童會個案
(本報特稿)防止虐待兒童會公布最近服務數據稱,懷疑虐待兒童個案仍以身體虐待較多,心理虐待個案則上升近七成;社工呼籲有關方面及早支援父母去管教子女。
防止虐待兒童會十一月十五日舉行記者會,公布二O一一至一二年度服務重點及統計數字,稱共接到八百一十一宗熱線舉報及查詢,當中三百零五宗是懷疑虐兒個案,身體虐待佔一百五十宗,比率高達四成九;其次是疏忽照顧(四十四宗)及心理虐待(四十二宗),各佔一成四;多種虐待有三十七宗,佔一成二;性侵犯有三十二宗,佔一成一。
與去年只有二十五宗懷疑心理虐待及二十九宗懷疑多種虐待比較,一一至一二年度的相關服務個案有所上升。
這些懷疑虐兒個案涉及的三百七十五名懷疑施虐者中,六成六為父母, 該會建議當局及早支援父母,幫他們掌握正面管教子女的方法;政府亦應透過扶貧、房屋、就業和教育等政策協助他們。
防止虐待兒童會呼籲社會投放資源於早期預防工作,如新生嬰兒家庭探訪計劃;並推動全民護兒、及早識別和轉介,特別是精神虐待的預防和處理。
至於懷疑被虐個案的六百零六位兒童當中,四成二介乎六至十一歲,即就讀小學,研究指升小一兒童須重新適應學習環境,在過渡期內學業成績或未達學校要求,家長須關心並協助子女處理壓力。
社工亦強調支援有需要的母親,其中透過「忘憂草」 計劃支援年輕或單親媽媽,讓她們遇到困難後重新振作;並一直培訓義工加入同行導師行列,接觸有需要兒童的家庭以提供情緒支援及探訪服務,服務對象包括貧困家庭、單親或年輕母親、父母有情緒或精神困擾的家庭、育有嬰幼兒的新來港家庭及少數族裔家庭等。
另外,該會於今年一月設立求助及親子支援熱線,由有經驗豐富的社工及受訓義工接聽,以幫助更多有需要家庭,並提供管教兒童的情緒支援服務。
對於改善政策和社會環境,防止虐待兒童會建議幫助專業人士於認識並落實兒童權利,以及 設立「兒童事務委員會」這獨立機制,確保兒童意見受到尊重,以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精神;當局亦應檢討有關保護兒童法例如立法禁止體罰、立法禁止獨留兒童以及設立法定的性罪犯查核機制,也要設立中央資料庫,統一社福、醫護和警方虐兒和有危機個案等數據的分析及資訊發放。(公)
保護兒童建議
◆ 投放資源於早期預防工作如探訪新生嬰兒家庭。
◆ 推動全民護兒、及早識別和轉介,特別是精神虐待的預防和處理。
◆ 加強照顧者,特別是年輕父母、單親家長等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正 面管 教的知識和方法。政府亦應有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如扶貧和教育等協助。
◆ 增強專業人士認識和落實兒童權利方面的能力。
◆ 檢討有關保護兒童法例,如立法禁止體罰、設立法定性罪犯查核機制及禁 止獨留兒童。
◆ 設立中央資料庫統一社福、醫護和警方虐兒和有危機個案的數據、分析及 發放資訊。
◆ 設立兒童事務委員會,以確保兒童的聲音被聆聽,意見被尊重。
(資料取自:防止虐待兒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