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天虹戰隊小學

期數
3592
刊登日期
2012.12.21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2 月 23 日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湊不夠十個學生,就要殺校?!」
     「學生的才智是以成績來衡量?!」
     「學校是教授物質追求?!」
     「窮人沒有資格讀書?!」
     「求學只是求分數?!」
 

《天虹戰隊小學》由導演萊來萊薩(Riri Riza)執導,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故事講述在一九七五年,比烈頓島(Belitong Island)的一所鄉村穆斯林小學,一個校長,兩個老師和十個貧困學生的故事。本片贏得二OO九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之《天主教文化獎》及亞太影展之《最佳電影獎》。
 

殺校風雲

一九七五年比烈頓島的一所鄉村穆斯林小學,收到教育局的信件,指明如果小學一年級新生人數不足十人,就要「殺校」。幸好,在限期前終於湊夠人數。轉眼五年,學校始終收不到新生,這十名小孩也將畢業。「天虹戰隊小學」再次面對「殺校」的陰霾,老師、學生何去何從……

提起「殺校風雲」,相信大家都會記得「鮮魚行學校」!二OO四年,教統局推出「殺校政策」,「鮮魚行學校」梁紀昌校長挺身護校,與官僚抗爭到底……最後成功將「鮮魚行學校」從鬼門關拉回來,逃過「殺校」命運,成為香港教育界一時佳話。

 

窮人有讀書的權利

「天虹戰隊小學」老校長開辦學校,讓貧窮家庭的小朋友有機會上學。因為他深信窮人也有權利讀書,追求學問,追尋夢想。雖然校舍簡陋,資源不足,為了維持學校的營運,校長死慳死抵,連清潔、打掃、維修一手包辦。

「鮮魚行學校」梁校長也認為不可抹殺窮人讀書的機會。為協助貧窮家庭的學生,他推出「交齊功課送食物」獎勵計劃,果然是書中自有「午餐肉」。不單為學生們帶來溫飽,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肯定,更能為家庭出一分力。
 

董事長vs「懂事長」

「天虹戰隊小學」老校長堅持教授道德課,他認為學校除了教授知識之外,也教授做人的道理。他常常教導學生不要重視物質,而且「不要在乎你可取走多少,應該在意你可付出多少」。同學們雖然常常搗蛋,但學習起來卻很用功。尤其是在老師生病沒有上課的一段日子,他們更自發性溫習,互相分享學習心得;他們的生性、懂事,令老師很感動。

「鮮魚行學校」梁校長在二O一二年十一月七日學校通告中,有這樣分享:「學生們年紀雖小,但每周做齊功課,又會拿取食物孝敬父母;考試拿九十分以上,可換取電器給家庭,而且對人有禮貌,又愛閱讀且樂於助人,他們這麼生性、懂事,還不是『懂事長』?所以鮮魚行學校是全港擁有最多董事長的學校。」
 

純真樸實

縱使「天虹戰隊小學」校舍每逢下雨都會漏水,積滿泥濘;學生沒有錢買校服、皮鞋和電子計算機;每天上學要走八十公里,依然打擊不到小孩們的純真和求知慾。這十個小孩各有特長,有人喜歡發掘新事物,有人擅於繪畫,有人醉心音樂……一起成長,一起追尋夢想。

《天主教文化獎》評判團一致認為:「本片帶領觀眾走進一個所知甚少,但經常夢想的世界:一個令我們對明天充滿希望的世界。在那裡人的尊嚴被放在首位,不論貧富皆享平等;憐憫、關懷遠勝金錢及功名,體現真愛。」誠意獻給每一位教育的持份者,互勉之!

 

參考資料:《兒童權利公約》1990
教會指引

天主教教理》 2302-2317, 2327-2329
《致美國兒童廣播詞》,教宗保祿六世(1971)
《讓我們給兒童一個和平的未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95)



延伸電影:

《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2007)
《高山上的童年Los Colires de la Montana》(2008)
《奇蹟的夏天My Football Summer》(2008)



延伸閱讀:《校長爸爸──一個關於「殺校」、「護校」的故事》作者:劉毓雯 (2006)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