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形聲字的聲旁陷阱

刊登日期
2012.12.28
作者
秦思

漢字超過九成是形聲字,可分成字的形旁和聲旁兩部分。一般人碰到不認識的生字時,很容易便會認定它的聲旁就是字音。以「瘻」字作例子,聲旁是念作「樓」的「婁」。假若你從不認識這個「瘻」字,便會不假思索地把它念作「婁」了。可是這個字的正確字音卻要念去聲,讀作「漏」。

再看看下面兩組例子︰
     第一組︰蝮、愎
     第二組︰劓、擤

若你不認識這四個字,會怎樣去讀呢?試試看!

第一組這兩個字,大概會由「复」這聲旁而連想起「複」的讀音,把它們都念成「複」;而第二組的兩個字多數都會念作「鼻」。

若這麼念,則這四個字只讀對了一個字,因為「愎」要念作「碧」;「劓」念作「義」(「劓」是割去鼻子的古代酷刑);「擤」普通話念作「xĭng」,粵音則念作「笙」的高平聲(解作捏住鼻子,用氣排出鼻涕)。

由此可見,每當我們遇上不認識的生字時,最穩當的方法是去翻翻字典。除了找不著字典的緊急情況外,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地把生字的聲旁當作讀音,因為「撞不正」的機會很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