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聖家的典範

期數
3593
刊登日期
2012.12.28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2 月 30 日

既然連主耶穌都願接受稅吏的款待、與罪婦交談、接觸癩病人、讚賞外邦人的信德,誰有甚麼理由不接納誰?教會清楚要求我們擁抱不同性向的人,攜手同行。但接納是一回事,只從個人層面看得失,卻又是另一碼子的事。人之成為人,並不止於來這個世界走一趟,更重要的是,人來到世界之後,他怎樣成長?我們常談論到應該賦予人平等的機會,選擇的自由,可是,我們有沒有考慮到有些行為,的確有乖於倫理道德。一個人的選擇,正在傷害另一個人生命的尊嚴,一個人擁有權利,卻又在剝削另一個人天賦的權利。

人人都希望被愛和被接納。親密和諧的家庭關係帶給我們愛和歸屬感。對每一個人而言,家庭是生命和愛的搖籃,是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人之能信守承諾、負起社會責任、團結一致和肩負重任,主要是來自家庭教導。天主聖子降生成人,並不是因為祂是主,所以就不須遵守傳統與規誡。祂首先需要一個家,並且願意在家庭教導下成長。耶穌能成為法律之子,並在後來被稱為師傅,與祂所接受的教育,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每年逾越節,耶穌的父母必往耶路撒冷去。耶穌到了十二歲時,他們又照節日的慣例上去了。......他正坐在經師中,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凡聽見他的人,對他的智慧和對答,都驚奇不止。」(路二41—42,46—47)

我們處世行事,不能單以「我的良心告訴我」作為絕對的依靠。良心是會錯的,我們因此除了聆聽良心的聲音,必須遵循天主的誡命。有些我們應做的事,並非一定是我們樂意的選擇;另有些我們想做的事,卻又明顯悖於誡命。

作為基督徒,難道不應該把所遭遇到的困難,與基督的犧牲結合在一起?這便是一種積極規範:藉著培養我們內心的自由約制,同時也因為家人、摯友無私的愛與支持,透過聖事恩寵,使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得以成全。瑪利亞與若瑟發現耶穌不見了,一直痛苦地尋找祂,過了三天,纔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找到祂。這裡顯示耶穌基督的童年生活,已早啟示了祂十字架上的苦難和復活。

家庭是我們來到世界上的第一所學校,我們在這裡開始學習關懷、愛護和與人建立關係。愛的氛圍凝聚一個家,從中我們學到真理和美善。生命常有起跌,關係緊密的家庭就像一個安全的港灣,當我們有需要時,可以在那裡得到庇蔭。家庭關係幫助我們產生自信,對世界抱有希望和信任。同時,家庭亦是我們道德倫理價值和社會精神文化傳承的地方。儘管耶穌向瑪利亞和若瑟講解了祂的使命,而他們並不明白其中奧秘;祂仍是柔順地「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他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二51—52)

我們現今的家庭制度和生活,正受著史無前例的衝擊,而且不是一個浪來就見真章的那一種,是溫水煮蛙式的,慢慢蠶食著人的美好本性,使人不知就裡地就被摧殘、消耗殆盡。該怎樣聖化我們的家庭,並使我們因而獲得聖化?該怎樣在波濤洶湧中過度到人生彼岸?沒有甚麼比一個健康的家,更能給予我們助力和保障。聖家的典範,在此刻尤其需要我們反省和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