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中成長】教友活力韓國朝聖

期數
3593
刊登日期
2012.12.28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2 月 30 日

基基團聯會向來關注教友自動自發,主動承擔教會職務這種意識,並於十一月中旬舉辦了「教友活力韓國朝聖團」。

今次行程除了認識韓國殉道文化外,我們亦與水源教區及大方洞堂區交流推展信仰小團體經驗。朝聖團共卅九人,榮幸邀請到韓國外方傳教會金東周神父出任隨團神師,讓短短五日旅程獲益良多。

韓國教會開教的模式十分獨特,充份反映以教友為主體的一面。正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九八四年在韓國慶祝開教二百周年時所言,韓國教會的建立是由教友自發開始的。追溯歷史,約在一七七O年,韓國一班學者對天主教信仰產生興趣,遂自行研究和討論這個信仰。一七八四年,李承薰在北京接受傳教士的施洗,回國後他繼續與志同道合者聚會,一起研究教理和祈禱,也給跟隨者施洗。約五十年時間基本上是沒有牧者帶領,而由教友自發傳揚福音和推展教務的,直到一八三一年教廷成立朝鮮代牧區,這種局面才終止。

本團拜訪過多處殉道聖地,如沙南基、切頭山、南陽聖母聖園、松山和海美。韓國教會開始的首一百年,大大小小的教難從未間斷,殉道者過萬人。為信仰而遭受迫害,家破人亡,流落異鄉者不計其數,能逃出生天的教友,紛紛跑往遠處的山區,聚集在不同的山上再聚會,漸漸形成教友村,教會就在不同的聚會點出現了。他們更推派領導人,往來各教會團體,互相鼓勵以堅定信仰。

韓國教會很重視這段慘痛的歷史,他們將殉道地的文物和聖髑妥善保存,並向教友推崇殉道者慷慨就義的氣節,致使今日的教友也常往聖人墓園,向殉道者的聖髑敬禮。殉道者為信仰作的見證,至今仍鞏固教友自發敬主愛人的心志,令我們萬分欽崇;而今日的教友安靜虔敬的態度,也令我們無限敬佩。

為了解韓國信仰小團體的現況,我們先後探訪了水源教區福傳部門及大方洞堂區。韓國教會於一九九零年亞洲主教團協會會議後,反思教會臨在的新模式,並開始有系統地推動信仰小團體。他們將堂區劃分為多個小區,每個小區約有二十個家庭,區內教友每周輪流在不同的家庭舉行聖經分享或祈禱會。團體領袖先要分別接受堂區、聯區及教區的培育,任期只有三年,以便讓更多人有機會擔任領導職務。大方洞堂區每周約有一百四十個團體聚會,他們十分重視聖言,要讓聖言指導生活和更新教會,教區也有專責機構每月出版小冊子讓各團體作聚會的反省資料。信仰小團體更擔當推動堂區的福傳工作,就是讓慕道者加入信仰小團體,由成員陪伴整個慕道期,使團體生活成為慕道者及教友學習信仰、經驗天主和福傳的搖籃,之後堂區也會為新教友安排其他的培育。

累積多年經驗後,他們認為信仰小團體有助教友自我培育,增進對教會大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更具增進教友主體意識。這兩個教區由主教到平信徒上下一心,齊心合力推動信仰小團體發展,所展示的共融何其寶貴!

朝聖團在旅途中也曾發揮團體特質。在海美殉道地舉行一個多小時的拜苦路時,戶外氣溫約攝氏五度,有團友坦言,若非團體一起同行熱心敬禮,自己一人很快就會放棄,不能完成全程苦路善功,深刻體會到團體支持的重要。另一非教友團友鄧太,隨丈夫同來,她多年來參加教會活動,卻未能推動她慕道。今次在旅途中體會到信友團體間的友愛共融,讓她具體經驗天主如何藉團體而臨在,並渴望回港後慕道,成為天主的子女。

朋友,你在生活中發現天主的同在嗎?你會自動自發承擔福傳責任嗎?你又怎樣去看那些肯為上主殉道的人呢?
  

  • 本文由天主教基基團聯會幹事會撰寫                                
  • 基基團聯會為配合教區教友年,過去兩年與本報合作,撰寫「團體中成長」專欄,分享經驗,專欄現告一段落,特此向聯會和作者致謝—— 編者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