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區舊樓探訪報告

期數
3593
刊登日期
2012.12.28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2 月 30 日

去年中,田灣登豐街發展商向法庭申請強拍單數門牌三幢五十多年的舊樓。發展商隨後申請收回樓宇,結果大批舊樓租客在短短一個月的限期內被迫遷出,「劏房」租金因而急升至四千元左右,呎租超越三十元,比貝沙灣更高。有見及此,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於去年十月開始,派員在香港仔區進行挨戶探訪。至今年三月底共進行了四十三次「洗樓」,深入接觸了舊樓小業主和租客一百六十二人次。

根據本中心的探訪紀錄及互聯網上的資料,在香港仔市中心卅五年或以上樓齡的舊樓共有六十幢,住宅單位總數共有九百六十四個。當中以「香港仔大道」數量最多,有五百零三個住宅單位,其次為「成都道」及「香港仔舊大街」,分別有一百廿八個及一百一十九個舊樓住宅單位。在九百六十四個舊樓單位中,本中心發現有七十一個住宅單位已經被人改建成套房出租,平均改建率為百分之七。其中改建情況最嚴重的街道為「湖南街」(改建率為四成四),其次為「東勝道」(改建率為三成二)。「香港仔大道」的改建率雖然只有百分之六,但改建單位卻有卅一個,佔改建單位總數接近一半。在這七十一個改建單位被人間隔成二百四十五個套房。這些套房大多數面積為八十平方呎以下,一般居住了二至三人,租金三千五百元至四千八百元。有些早年簽訂租約,全沒有窗戶的蚊型頂樓套房 (約五十平方呎) 租金也要二千五百元。這些套房多由數個收樓集團持有及經營。

除了一些常見的舊樓「劏房」外,本中心在協助街坊搬遷過程中,發覺在強拍條例的壓力下,南區舊樓「劏房」正朝著「特色化」及「年青化」進發。一些非常規性的「特色」劏房正在南區各個角落慢慢萌芽滋長。它們零散地座落在南區的工廈、商廈、商場、橫街地舖、天台、天井、平台和寮屋區。這些原意不是作為居住用途的土地或空間被人違法徵用作為居住用途。「年青化」是指「劏房」不再局限在四十、五十年樓齡的舊樓,現時三十餘年樓齡,有電梯、有法團、有管理員的舊樓也開始發展套房。

現時南區公屋土地嚴重短缺 (其實整個港島區在未來幾年均沒有新建公屋供應),南區舊樓「劏房」租金上升趨勢難以避免,希望有關當局能夠正視?房「特色化」及「年青化」的社會現象,及早預防。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