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校園殺人事件

期數
3593
刊登日期
2012.12.28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2 月 30 日

最近,美國東北部康涅狄格州發生了一宗令世界震驚的校園槍擊事件,一名懷疑患有自閉症和性格障礙的青年,槍殺自己的母親後,再闖入一間學校,槍殺了二十多人,是近年一宗非常嚴重的慘劇。美國總統奧巴馬隨即公開發表講話:「我們的心都碎了......」,對意外遇難者表示深切的悼念,又提出加強管制槍械的需要。

在槍械相對流通的美國,同類的意外間中發生。這件事,令我想起多年前在香港發生的校園殺人事件,那就是安安幼稚園事件,意外發生的時候,距離現在已有三十年了。

一九八二年六月三日,長沙灣安安幼稚園,發生了一宗震驚全港的死傷事件。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男子,在一個學生上課的日子,持力闖入了幼稚園,大開殺戒,導致了六死四十四人傷。

三十年前的安安幼稚園事件發生後,立即引起大眾的廣泛關注,並且引致了公營精神科服務的轉變。這三十年來,香港在這方面的服務不斷擴展,為切合社會的需要,不同的服務項目不斷推出。每一次意外發生後,大家都會抽絲剝繭地、甚至以放大鏡式的方法做事後檢討,檢討結果會成為另一些補救或改善措施。

自從那次慘劇以後,香港再沒有發生類似的校園死傷事件。究竟這是因為本港精神科服務的進步所致,還是跟學校的有效保安措施有關,實在不得而知。然而,報章間中都有報道精神病病人暴力行為傷及他人的事件。現實的情況是,無論精神科服務有多麼完善,始終不能把這類數字減至零。

從另一角來看,患上精神病的人不是比普通人更暴力,但一般人卻不是這樣想,有時在公眾場合見到疑似精神病患者,一些身邊的人會表現得過分緊張,甚至走遠那人一點,嘗試避開他們心中想像的「危險」。從前我在外展精神科工作時,請警察幫忙,協助帶一些精神病患者前往醫院。有幾次見到警察們帶備盾牌來到病人的家,我和護士們見到那些盾牌,也被嚇了一驚,因為病人不是那麼恐怖的敵人。

這次美國校園殺人事件,再次讓全世界人思考精神病患者在社會上生活是否對社會構成嚴重影響,答案在以上已提及了。但在我們的社會裏,始終有些不太認識精神病患者的人,認為他們一定是危險人物。這種想法也很危險,一方面會讓精神病患者感到不安,另一方面令他們很難融入社會順利康復。

在醫護人員治療精神病患者的同時,希望大家也主動認識這群人,他們其實跟我們一樣。大家應盡快放下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和歧視,讓他們在一個公平和諧的社會生活。

 

作者電郵 [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