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基層婦女調查
(本報訊)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布調查,發現逾九成基層婦女期望政府實施全民退休保障。
勞委會於剛過去的十月至十一月訪問了二百九十四名中年(四十歲以上)基層婦女,了解她們對退休生活及保障的意見。
調查發現,九成七受訪者同意政府要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制定實行時間表,九成五同意當局成立專責部門加以推行。
勞委會指上述結果反映社會對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已有相當共識,呼籲政府盡快成立專責事務委員會展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諮詢及立法工作。
受訪的在職基層婦女當中,逾六成二從事長期兼職、臨時工或散工工作如零售、清潔、飲食及保安等低技術且收入偏低職位;近四成一受訪者每月收入少於五千五百元,她們個人儲蓄及強積金供款能力有限,不足以保障退休生活。
受訪者潘太當兼職,一家五口主要依靠丈夫當保安員的收入維持。她認為政府應盡快就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進行諮詢及提案,亦認為一個全民受惠而免審查的養老金制度可免除負面標籤效應。
勞委會稱,逾八成受訪者從來沒有強積金戶口,反映不少非在職受訪婦女不受強積金制度保障。
調查指出,逾七成五受訪者打算依靠「子女供養」;四成四會依賴「高齡津貼」;而三成三須依靠「個人積蓄」來維持退休生活;惟現實是青年人收入偏低,期望他們支持父母退休生活不切實際。
此外,受訪者對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限制正反意見相約,逾五成三認為金額過低,不能有效應付長者的退休生活,反映社會對有關課題仍存有分歧。
勞委會認為,解決長者貧窮問題首先要檢討現行長者綜援水平,並放寬綜援資產限額及取消「不供養父母聲明」(「衰仔紙」),容許與家人同住的貧窮長者申領綜援。
對於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長者生活津貼的撥款,勞委會指金額偏低,不足以應付長者退休生活;社會對資產審查制度仍有分歧時,政府不應倉卒推出及通過有關計劃,而應諮詢公眾,亦不應視之為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替代品。
勞委會說,近半受訪者即使有經濟需要,亦不願申請長者綜援,原因依次為「怕別人看不起」(約四成四)、「想靠自己,不想依賴別人」(約四成)及「不想簽『不供養父母聲明』」(三成三)。
勞委會呼籲政府應帶頭正視領取綜援人士受歧視情況,遏止大眾對綜援受助人不合理歧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