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聖母玫瑰兩書院
(本報訊)約三百名中學生透過領袖及德育培訓,就關注共融、青少年、環保、貧窮及老人五大社會議題,親身實踐可行的方案,期望在社會帶起正面的影響。
由多間社會企業、中學、及社會服務機構合辦的「小行動.大改變」計劃,在過去八個月內培訓中學生身體力行,關注社會問題,於十二月初結束。
計劃先為學生提供相關培育,參觀社會企業,了解如何透過社企扶助弱勢社群,以及接受服務者如何能得到實際的關顧;最後,由青年自訂服務或題材,以行動去幫助他人。
是次計劃分為共融、青少年、環保、貧窮及老人等五個範疇,各組別的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主題,實踐可行方案。
認識居港外傭境況
在「共融」組別獲最佳行動獎的聖母玫瑰書院十名學生,早前到中環遮打花園與外籍家庭傭工一起唱歌、跳舞和擁抱,目的讓外傭感到被關心和接納,喚起民族共融。參加者孔雪妍十二月十三日指出,主動接觸外傭,深入了解她們的工作狀況。「外傭在港已有很長時間,可是她們仍常受著不公平對待。」
孔雪妍說,是次經驗令她觀察到女傭能否投入香港生活,與僱主不無關係,「我見過有外傭為同一僱主工作逾十年,覺得僱主重視她,得到別人的肯定令她感到快樂。」她認為港人有責任關心少數族裔在港的需要,共建平等社會。
聖母玫瑰書院副校長賴應虨是今次計劃的負責教師,他十二月四日表示,學生透過實際的體驗,豐富她們的社會意識及社會良心,「學生有機會與不同階層接觸,直接地了解社群需要。」
賴應虨表示,是次學校派出五十名中三及中四學生參與,分成五隊,關注不同議題;他認同學生要走進社區,「學校每逢節慶,也鼓勵學生騰出時間參與義工服務,如在中秋節向長者送贈月餅、冬天編織頸巾、聖誕到訪長者中心、為小學生補習等,這些都是彰顯愛德的行動。」
接觸天水圍長者
另一學校、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以服務長者而獲獎,八名學生選擇到天水圍接觸區內長者,並向他們派發冬瓜茶,與長者交談了解其需要。
該校負責計劃的社工蘇凱嘉表示,參與計劃的學生大多居住在天水圍區,希望趁此機會認識區內長者,「現今青年甚少與鄰里接觸。學生先前到深水埗區探訪長者,觀察大部分長者所面對的貧窮問題,引發他們提出在天水圍區服務,期望能對長者表達關愛。」
由於探訪時間在夏季,學生便自製冬瓜茶,與長者分享消暑解渴的飲料。
蘇凱嘉十二月十日指出,學校可透過活動鼓勵青年主動關心長者,「有學生起初認為長者一定是很『長氣』,難以溝通,但接觸之後,發現長者也有可愛活潑的一面。」她續表示,計劃有助青年自發去關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