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無為和有為
出版圈中人都知世上有兩類讀者的錢最好賺,一是小孩,二是女人。在本港,兒童讀物最能賣,並非小孩都愛書,而是父母想他們多讀書。但說來也奇,最熱中於出盡八寶迫小孩多讀書的家長,大多自家離校後從不讀書,當年也極可能非善於讀書之輩。而真正能讀和愛讀書的女性也大多不會專挑坊間專為女性讀者而製作的讀物。這很簡單,因為人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男人或女人。專注於不是時裝、化妝就是如何征服男人之類書刊者求的是甚麼知識?不提也罷。我有位朋友做過多年著名國際時裝潮流雜誌的中文版總編,穿著常被許多人質疑為何那麼不時尚。此間許多時尚追尋者竟不知,最不起眼或曰保守的衣著可能就是最能長存的時尚。人若缺乏見識和品味,愈追尋所謂的智慧便愈反智。
書店的暢銷書堆裡從不乏教人如何成功或有智慧的讀物。沒有人不愛成功或智慧,問題是,這些書造就了多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虎爸,給貌不驚人者有天令人眼前一亮以無限憧憬,給情場敗落的寂寞芳心有至善至美的花好月圓虛幻期盼?這到底是甚麼許諾?不是說人不該去追尋或把握甚麼,而在人們總在追尋怎樣的成功?認同怎樣的智慧?報上網上天天不絕於耳的指點江山批評時弊,論客個個頭頭是道。但大多如何立論?還不外是佔據某種道德高地對這世界和要月旦的人物譽論審判?但如此這般的攻訐中外叫嚷了不下三千年,以此攻擊當時得令者取而代之的人有幾個後來不青出於藍?如今振振有詞的正義的朋友難道生下來就比任何人正義,且能直到永遠?憑他們用以量度萬事萬物的那幾條「原則」,便定能救萬民於水火或地球於毀滅?
中國文化主流是一種熱中「有為」的文化,孔孟之道經歷代功名洗禮便充滿這味況。所謂陽光式的正能量思維最愛鼓勵人人有所作為。但正是這好大喜功令我們由家到國的大大小小有話語權者常「好」事多為。近百年西學東漸,國人推許西方自希臘以來的理性文化,以為人定勝天。殊不知希臘理性一早便有蘇格拉底在強調:人最大的智慧是知道自家的智慧微不足道。而後來插進的二千年信仰文化並不是理性的對極,而是理性的發展和補足。它起碼讓尋求世事真相的人清醒,自家頂多不過是宇宙大智慧光照下的一點小火花,也必匆匆而過。若說我們還有一點點智慧,便該清醒,不受蠱惑,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