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自在】瘋狂購買iPhone潮

期數
3594
刊登日期
2013.01.04
作者
麥尤美韶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06 日

兩個月前iPhone5的推出,令消費者掀起一陣搶購熱潮。iPhone5推出後,三星的Galaxy平板電腦、蘋果的iPad Mini相繼登場。消費者搶著以得到新產品為先。但其實各樣新電子產品誇耀的優越性,如加快的上網速度,有多少人會留意?節約得來的時間,消費者還不是用來打機或上網?如果手機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話,又何須要追上潮流,頻頻更換電話!

可是智能電話的瘋狂購買潮,卻令蘋果iPhone5的主要製造商富士康股價高升。但賺得了錢,卻不無代價。蘋果為了保持一向領先優勢,經常在關鍵零件上採用新技術。但往往新技術未成熟,造成零件不穩定而引致工廠的生產線停頓。但要應付訂單,工廠要配合蘋果的生產技術時間表而在短時間內頻密加班及加聘工人。工人密密加班,體力透支,更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經常有新舊工人發生衝突及磨合問題。再加上富士康加工賺得的錢,只是蘋果賺得的一小部份,要靠工廠的規模夠大才能維持利潤,大企業對這些加工廠的不公義,非常明顯。

全球化之下國與國之間的藩籬打破,資訊全球快速流動,資本亦到處流竄。大企業可以將生產線轉移至落後地區來減輕成本、降低貨價及避免引起本土通脹。在五光十色的貨品陳列、廣告催促、最重要的是大企業藉著縮短產品的週期,不斷製造消費者「如不購買就落後於人」的感覺。大家要追求時髦,就不斷購買新產品,造成過度消費。但經濟繁榮亦由此而起,因為消費國在高的購買力下帶動經濟,那怕是因過度借貸而製造的購買力。當然生產消費品的國家如中國也經濟突飛猛進,不在話下。

但繁榮的背後是工人付出代價。近日孟加拉地方一間工廠大火引致超過百人死亡是一個例子,顯示大企業今時今日仍然用血汗工廠製造產品,目的是掠取最大利潤。這些工廠也同時可能剋扣工人工資,及要求工人在不利健康的工作環境下工作。再進一步,生產商為求取生產順利,可能要賄賂官員,引起廣泛的貪污。而繁榮的背後亦造成貧富懸殊、社會不安。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提出企業若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但生產的方式不善,又不以公益為最後目的,那麼很容易會破壞財富,並製造貧窮(21)。可是要企業改變生產模式,可以說是緣木求魚,因為企業的最大目的是求取最大利潤,不會理會社會公益。要改變企業的唯一方法是消費者向現有的消費模式說「不」,例如減慢購買新產品的速度、不再理會大眾傳播的廣告、只購買環保產品,及光顧小商戶。只有在消費者集合力量,成為一股社會風氣,企業才會改變生產模式向消費者屈服。

因此我們要記著教會的社會訓導,即消費是一個道德而非單純經濟行為;企業亦有社會責任,在兩者的配合下,消費不致成為消耗,而珍貴的地球資源,如各種罕有金屬,亦不致因過度消耗而人為消失。因此消費者在消費之餘,不要忘記購買亦有道德的規範。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供稿/www.hkccla.org.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