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誰的華麗荒野:愛德與試探

期數
3595
刊登日期
2013.01.1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13 日

香港仔山窿魚蛋、長洲阿倫冰室、油麻地朱義盛老舖……一間間伴隨著我們成長的平民老牌小店,趕不上時代巨輪;追不到天價租金暴升,相繼忍痛結業,集體回憶愈見消逝。或許有人會說,集體回憶太感性;況且「回憶」是很個人的,何以要與社會的前進相違悖?

街頭小店

然而,我們要說的是,這不只關乎集體回憶,更維繫著基層的生存空間。過往,基層市民運用小本積蓄,發揮自己的手藝和經驗,開展自己的興趣,創立一間間小商店,默默耕耘下養活一家,更為鄰近的基層街坊,提供廉價貨品和聚腳點。

菜檔老闆會告知,今日那種菜又平又靚;餅店師傅焗製的香甜麪包,依舊只售兩、三元一個;大排檔店主會幫忙看護鄰居小孩,靜待無力聘請家傭的父母下班……。現在,這微小的生存空間漸被扼殺;這份往日的人情味漸被遺忘,難道基層街坊只能做「長工時、低工資」的勞動工作不成?抑或,我們認同社會中的「弱勢」是沒有選擇權的?

關懷小店行動

O一二年,我們——東九龍總鐸區關社聯席、基督勞工堂、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及明愛牛頭角社區中心——舉辦「誰的華麗荒野——關懷小店愛德大行動」,藉以提醒教友,基督也曾受魔鬼試探,以榮華富貴和權力,引誘祂背棄天主。但基督甘願放棄這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來拯救萬民,就是因為對我們的愛(若十三1及羅五89)。愛德就是這樣可貴,因為有愛,所以願意犧牲。

眼見經濟壟斷下,基層愈難有尊嚴地生存,我們可以怎樣與這些最小的弟兄姊妹們分享這份愛?教會告訴我們:「愛別人就是期望他的福利,且實際促成它。除個別人的福利外,也有關乎人們共同生活……」(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第7節)。我們是否願意作少許犧牲,不介意走多一點路,付多一點金錢,多點光顧沒華麗裝潢卻用心經營的小店,支持它們繼續生存?

於今年六至七月,「誰的華麗荒野」活動展開。宗旨是喚醒教友在日常生活及消費中,多留意及關顧社區內弱勢小商戶,彰顯天主的大愛。活動為期三十多天,共分為三部份:

(一)「體驗日」。來自不同堂區近五十名教友,分若干小隊,於六月十日在將軍澳區,沿著預先設定的路線,親身探訪區內小店,了解這些小店的生存之道,表達我們的關懷,更送贈「生意興隆」祝賀卡給他們。

(二)「30 日關懷小店愛德大行動」。鼓勵教友在實際生活中,多認識自己的社區,發掘區內的小店,了解其特色及理念。並盡量光顧這些小店,每週記下消費經驗和反省,與他人分享。

(三)「分享日」。於七月十五日,參與的教友再次聚首,分享30日以來的行動經驗,並反省自己作為基督徒的消費倫理觀。

參加者反思

完成首兩階段活動後,教友們在分享日踴躍發言,帶出不少反思,以下為部份教友的分享:

聖愛德華堂李先生:「因租金昂貴,小店甚麼都賣,令有限的空間變得非常狹小,有新產品或特別的東西,都沒機會展示。由於他們想辦法搜羅價廉而少見的物品,慢慢檢視隨時會有驚喜。可能來貨價不斷上漲,似乎很多小店的價錢都並不特別便宜,又避免自行減價「鬥平」,總之生意認真難做。但大家沒氣餒,仍想辦法撐著。」

聖安德肋堂柯女士:「行動讓我意識到,生活已在不知不覺中被大型連鎖店支配著;醒覺自己一直忽略身邊小店的存在。若沒有小店,大型連鎖店便會壟斷整個消費市場,消費者只能被迫光顧。希望大家不要因方便及便宜,不去光顧小店。應本著跟隨基督關愛弱小的原則,身體力行支持小店!」

聖安德肋堂 Andrew:「儘管未能參加活動,但看了活動報告後,更覺大地產商的霸權已嚴重地扼殺小店的生存空間,若我們不發聲或聲音不夠大,到頭來我們只會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繼續資助大財團的壟斷行為。希望活動可持續並拓展至各區,尤其是面臨霸權入侵的地區,如觀塘、荃灣等。」

聖雅各伯堂的教友:「探訪過將軍澳區的小店後,我們把相關經驗帶回油塘區。探訪過一間天然營養食品的小店,得悉店舖已位處商場地牢不起眼的角落,可是高昂的租金仍把辛苦所獲的薄利蠶食得所餘無幾。及後,又探訪領匯轄下油塘街市裡的小麪包店,連店員都慨嘆連番加租,生意難做,卻不敢轉嫁到街坊身上。要問領匯在超額盈餘下仍欺壓奄奄一息的小商戶,政府怎能袖手旁觀?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應採取必要措施,而不是一味傾向於某些既得利益者或大財團。而我們作為基督徒,應本着愛主愛人的精神,在日常消費中,應把光顧小店作為首選。」

總結:社區經濟反壟斷

綜合各教友的意見:參加活動後,更深入了解生活的所需,部份已被大財團壟斷,而壟斷局面更可能在擴散中。由於大企業的壟斷行為,存在著不公及不義的經營手法,把利益傾斜向自己,而令主愛的人在生活中,不可享有主給予的平等,有違教會社會訓導,所以我們作為基督徒,是應該正視這情況,改變一些生活習慣,不要只依靠大企業,看看可否有其他途徑,滿足生活所需,不要再「鋤弱扶強」,間接成就不公義的局面。

相信大家都有惠顧小店的經驗,或許他們的經營環境或售價有些未必及得上大企業,令我們要付出多些來配合。但是,我們若不理會消費是否明智;不以消費價值來衡量,而是以聽從福音的精神去關愛弱小,把消費行為像愛德工作般看待,加上一些愛的元素,如包容、忍耐、不求己益、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只看是否付出最大的關懷予有需要的人等,那相信我們得到的,會較能買到,獲得更多。

用行動去撐小店並不難,只要「知、明、起、行、慣」,明白行為的意義,便容易恆常地實踐,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改變,但必須要有個開始,一定可以在某程度上跟大財團說「不」。消費行為如何變為愛德行為,箇中的試探,如面對買貴一些或少一些的選擇,甚至會被人笑愚昧等,但如果是講愛,這些都並不重要——因為最大的就是「愛」。

 •  東九龍總鐸區關社聯席、基督勞工堂、明愛牛頭角社區中心、香港天            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供稿/相關資料:www.hkccla.org.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