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光榮的滿全
與小孩子們去看海洋生物,他們的驚訝溢於言表。有一個說:「怎麼這許多魚,沒有一條像我家餐桌上吃的那些?」另一個問了我一條簡單的問題:「為甚麼天主要造那麼多不同的魚?」我沉吟了一會,反問他:「為甚麼天主要造這麼多我們不同的人?」他想了一想,一本正經的回答我:「天主喜歡不同。如果我們個個都一樣,那麼我們便會變成玩具城中的玩偶了。」
是的,幸好我們十根手指,根根不同,我們才能工作;幸好我們身邊的人,個個有不同的品性和脾氣、優長和缺點、抱負和計劃,我們才可能共同配合成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重視不同的生態、給予他們存在的空間,不只是婦孺之仁,其實更是我們生存的奇妙關鍵。
保祿宗徒因初期教會潛伏著分黨分派、各自強調自己的神恩的危機時,曾在《格林多前書》中說明了神恩的來源與作用,全是由聖神所賜,只為建樹教會──基督的身體:「神恩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聖神所賜;職分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主所賜;功效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十二4—7)除非有這種認知和體現,教會才可能成長,並顯示出她與主之間的緊密關係。
今日的第一篇讀經《依撒意亞先知》好像為上述這一點,預言了宇宙萬物的被造,展現了上主多采多姿的包容;普世救恩的實現,譜出了祂情深不拔的大愛。沒有別的比一場璀璨繽紛的婚宴,更能恰當地形容:「為了熙雍我決不緘默,為了耶路撒冷我決不休息,直到她的正義顯現,有如光明,她的救恩燃亮,有如火炬。⋯⋯就如青年怎樣迎娶處女,你的建造者也要怎樣迎娶你;新郎怎樣喜愛新娘,你的天主也要怎樣喜愛你。」(依六十二1,5)為此,默西亞時代的來臨,他怎樣行事、如何以徵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特性,首先出現於一場婚宴中,絕對不是奇妙的巧合,而是深具啟示和教誨意義的安排。
美酒與暢飲,在婚宴中象徵著歡樂與富足。在今世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沒有投向主,到底仍是荒涼和空虛。加納婚宴中,六口石缸原為舊日梅瑟法律所訂的潔淨禮而備用的,水竟變成了美酒,除了是生命意義的改變,也顯示了主帶來的滿全。「他們沒有酒了。」耶穌的母親注意到我們的困苦和貧乏,正如一個健全的肢體,自然也關注到身體上其他肢體的痛楚。「我的時刻尚未來到。」主要施予我們的恩寵,並不止於零碎和片面的援救。祂要我們明白,最終應參與祂的苦難和復活,這才是我們與祂共享的終極光榮。
「他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真摰的信仰,並不因看到了才信。瑪利亞實在是主最完備的門徒。這場婚宴的奇跡,完全沒有提到瑪利亞的名字,說的只是創世時,天主從人取來的肋骨,形成了一個「女人」這稱呼。
教會就是這個「女人」,瑪利亞是典範。「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是在加里肋亞加納行的;他顯示了自己的光榮,他的門徒就信從了他。」(若二11)耶穌顯示的光榮,嚴格來說,不是水變成了酒,而更應是我們──主的門徒,信從和投向了主,肢體雖多,卻因與身體緊密配合,也預先感受到了光榮的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