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與推動宗教信仰自由

期數
3596
刊登日期
2013.01.18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20 日

(天亞社編譯)流行中國的微博已成為個別宗教信徒的一種有效工具去表達信仰,並對涉及宗教的現象作出批評。它也作為一個平台,發表有關信仰自由或侵犯宗教的消息。不過,微博在批評國家時,尤其是中央政治領袖,所受到的限制是明顯的,而且表達方式只能是間接的。此外,還未有跡象顯示,它能夠有效地動員群眾就特定事件採取集體行動。因此,微博仍有待證明,它有能力可以用來有效保護宗教自由。

中國的微博

自從集《Twitter》(推特)及《Facebook》(臉書)於一身的微型博客在二OO九年創立以來,微博已成為中國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網上平台。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去年九月公布的第三十份調查報告,截至今年六月,中國有五億三千八百名互聯網使用者。新加坡的《中國網絡觀察》去年十月引述報導,中國網民有近九成是微博用戶。這意味微博用戶的數目,約為四億五千萬個,超過整個美國的人口,且差不多相等於歐盟總人口。

微博是中文對微型博客的通稱。現時有多間公司提供服務。《新浪微博》是最知名的服務供應商,當中國人一般談及微博時,大部份都會想到這家公司。不過,據常駐上海的社會媒體專家米瓦德(Steven Millward)指出,《騰訊微博》有最多登記用戶,截至去年六月,達到四億六千九百萬個。《新浪微博》有約三億七千萬個用戶,而平均每天活躍使用者就超過三千六百萬個。《網易》排名第三,登記用戶逾二億六千萬個。

互聯網審查

中國當局審查互聯網由來以久,包括外國的網站。被封鎖的外國網站,包括那些有關基督徒和其他宗教信徒被迫害、達賴喇嘛、法輪功、新疆維吾爾族伊斯蘭教徒,以及多個天主教網站。這類網站大部份在今天仍被封鎖。

中國搜索引擎阻止用戶尋找敏感字眼,包括與宗教自由有關的字詞,例如「法輪功」及「達賴喇嘛」,又或只提供國家支持的網站,以顯示政府的觀點。

不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包括有更多以中文為基礎的網站,中國湧現了一些如微博的新平台和代理伺服器工具,已使得這類審查更加困難。

微博及國家與社會的關係

根據賓夕凡利亞大學楊國斌教授及紐約大學科安教授(Craig Calhoun)指出,與其他互聯網工具相比,微博甚至已經展現出更快速、更普及和更互動的功能,例如中國環保人士利用這些網站,反對在西南部怒江興建水壩。因此,微博的短暫出現已積累了多項成就。⋯⋯

不過,儘管微博取得成功,但是無人會否定國家的存在。常駐中國並化名為約翰遜(Martin Johnson)的美國人,創立了《Greatfire.org》及《Freeweibo.com》兩個網站,監察中國對互聯網的審查。他認為:「微博可以存在的原因,是因為中共容許它存在。」事實上,中共政府有動機支持微博。正如《路透社》去年十月報導,據工業界高層人士指出,政府能夠利用微博取得國民「對政策的即時反應,作為評估公眾情緒的一種方法」。同一報導引述活躍於微博的華人新聞工作者安替(Michael Anti)的話指出,中共可以利用微博打擊地方官員及敵對派系。他表示:「如果微博是一個戰場,政府只會佔領它,而不會毀滅它。」

因此,微博可能成為促使中國政治轉變的工具,或作為中共維持政權的手段。這最終要視乎是那一方獲勝,才能定奪。

微博及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及宗教相關議題是微博上熱門話題。《論壇十八》網站根據《新浪微博》去年十月中至十一月初一項評估發現,佛教至今是最多人提及的宗教。有大批微博用戶參與有關佛教議題的討論及發帖子,一些甚至是敏感議題。……

微博有許多宗教帖子,都是個人的信仰表達。⋯⋯一名天主教徒用戶在十一月三日發出這樣的帖子:「感謝天主,我生於一個天主教家庭,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沒有宗教自由,就沒有真正的《憲法》!」

宗教自由在微博一直是非常熱門的議題。自去年四月,用戶就一直參與討論有關國家《憲法》與宗教自由的關聯。在首都,一名北京大學學者寫道:「沒有宗教自由,就沒有真正的《憲法》!」

其他用戶也曾批評現時宗教信仰自由的情況,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指出政府要對這些問題負上責任。一名用戶寫道:「在一些境外地區,包括台灣,酒店房間擺放了《聖經》或佛經。這是宗教自由!」⋯⋯

上海教區新祝聖的馬達欽輔理主教在晉牧禮之後隨即公開宣布,他會辭去政府認可的天主教愛國會職務,微博馬上出現報導。馬主教的宣布導致當局決定無限期關閉他身處的天主教修道院。有微博用戶寫下這樣的評論:「在滿足服從凱撒的世俗責任的同時,基督徒牧者及他們的羊群必不能違背教會的本質。如果一個政權剝奪宗教組織自治權,並以恐嚇及賄賂來攻擊及分化宗教人員,它就沒有資格聲稱,其管治的國家已實現政教分離及宗教自由。」

這看來清楚顯示,不同宗教的微博用戶對宗教自由的討論有不同程度的興趣。例如,有關宗教自由的帖子當中,關乎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顯著比其他宗教為多。微博有容許討論西藏和新疆的宗教自由的空間,但信息量明顯少於關乎影響基督徒的宗教自由信仰問題。同樣地,佛教或道教涉及宗教自由的信息較少,這可能反映一般中國人認為,宗教自由不是那些宗教所面對的問題。

有關「宗教迫害」的用語也能夠在微博中找到。不過,這些關鍵字詞通常出現在討論西方歷史的內容中。基於微博出現時間短,《論壇十八》並沒有當代中國政治環境下這個相關用語的資料。

微博與倡導宗教信仰自由

根據已知的資料,包括從微博活動獲得的概括印象,人們可以在微博有相當空間去討論與宗教有關的議題。宗教追隨者利用它作為宣認信仰的平台。在這種觀念下,微博已成為一些團體提倡他們宗教及其善行的工具。與此同時,微博也容許非宗教人士用戶發表對宗教的批評。這是值得關注的,因為國家一般會克制對宗教的批評,擔心反宗教的言論會促使社會不穩定。

宗教自由引發如此顯著的討論也令人感到興趣。正如前面提到,國家容許這種討論,可能為了取得對這個敏感政治話題的「公眾情緒」。上載涉及地方基督徒團體被侵犯宗教自由的信息一直是獲得容許,意味中央政府可能在利用微博監察地方當局的行為,後者一直是宗教自由的主要侵犯者。這其實可能是國家容許微博維持下去的動機。在這個情況下,微博繼續可以包括發布有關北京守望教會情況的消息,該教會的信徒因為不獲准在其購買的樓宇內舉行崇拜而引起國際關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這個教會的最新消息是在去年十月。

雖然如此,微博是有限制的。首先,討論宗教自由的議題主要涉及學者和知識分子,這意味它未曾成為群眾的一個廣大訴求。第二,當宗教自由被侵犯而成為討論焦點時,微博動員群眾捍衛宗教自由的潛力一直未被發揮。《論壇十八》觀察到有關侵犯宗教自由的信息,都是個人對這種侵犯所表達的憤怒,或是對受害者的支持,而未見到有信息呼籲採取集體行動。......

微博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正推動中國的宗教自由。不過,它未曾成為(或者將會是)人民一種有效工具去動員群眾積極捍衛他們的宗教或信仰自由的權利。中國微博用戶現在對他們能夠公開表達對宗教及非宗教信念感到滿足,這在不久以前的中國是匪夷所思的。

 

來源:《The Huffington Post
全文見天亞社網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