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不向弱勢者抽刃

期數
3598
刊登日期
2013.02.01
作者
孔令瑜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2 月 03 日

梁振英政府在其第一份施政報告中備受民間團體和政黨的批評。然而,其中一項有關撤銷外傭稅的建議,則較少人注意。外傭稅自二OO四年實施以來,引起不少爭議,大多是圍繞政府是否有需要「加重」外傭僱主的負擔;卻鮮有人討論究竟外傭稅對外傭的影響。事實上,受外傭稅影響最嚴重的是外傭本身,而非僱主。差不多十年後的今天,特區政府提出撤銷外傭稅,表面上是「利民措施」,但實際上政府仍欠二十幾萬外傭一個公道。

OO三年二月行政會議將外傭列入「輸入僱員計劃」,同年十月向僱主徵收再培訓本地工人四百元費用,每名外傭的僱主須向政府預繳九千六百元(兩年合約)的外傭稅,以供款成立再培訓基金。然而,在同一時間,行政會議亦將外傭的「最低可付工資」由當時的三千六百七十元,即時削減四百元至三千二百七十元。如此一來,政府把原本應由僱主繳付的稅款,變相轉由外傭支付。有關安排,估計當時每年可為庫房帶來十一億四千萬元收入。政府解釋,外傭徵費是補貼再培訓基金去培訓本港家務助理,讓政府無須再注資,同時提高本地家庭傭工的就業機會。當年贊成開徵外傭稅的議員亦同意,措施一方面可有助減少持續增加的外傭數目,並能提高本地家傭的就業機會。

政府無恥地透過行政手段,剝削外傭那已經低無可低的薪金,令當時全港二十四萬名外傭在「財赤」的藉口下率先成為「開刀」的對象。削減外傭工資,就等於向貧困者中的最貧困者出手,將外傭當為代罪羔羊,不但對他們不公平,而且也轉移了人們的視線,使社會不去正視造成經濟困境的真正原因。

OO八年庫房「水浸」,政府宣佈凍結外傭稅五年。但在O三年已經被減薪的外傭,卻沒有因此而受惠,反而是繼續被剝削和歧視。直至二O一一年,外傭的薪金(三千七百四十元)才可追得上之前O三年(三千六百七十元)被減薪的水平。目前的外傭薪金只有三千九百二十元,比較起十五年前,即一九九八年的三千八百六十元,其實只增加了六十元。只要簡單計一計,就可見真正因外傭稅而蒙受損失的,是廣大的外籍家庭傭工而非僱主。

多年以來,特區政府在處理外傭問題上無情無義。在施政報告中提及撤銷外傭稅時,亦隻字不提這對外傭的不公義行為,甚至沒有想過要負上補償責任。

目前仍有不少歧視外傭的政策存在,如「兩星期條例」、要求被終止合約的外傭要在兩星期內離境;將外傭豁免在最低工資條例的保障範圍;縱容中介公司繼續向外傭徵收昂貴的介紹費用;強制外傭在僱主家中留宿,令他們在缺乏私隱和沒有休息時間的情況下生活……

特區政府多年來的施政,不少都是靠向「弱勢者抽刃」以換取短暫的掌聲和社會支持。政府在政策上只討好僱主,以示外傭與本地人的「親疏有別」;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今天特區政府可以用可恥的手法和政策去欺壓外傭,他日亦會以類似的手法打壓本地工人?

香港這片土地,又何時才能成為真正的,可以包容不同種族、膚色的兄弟姊妹、「貨真價實」的國際大都會?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