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菲籍信徒在港工作二十年

期數
3598
刊登日期
2013.02.0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2 月 03 日

曾經當過外籍家庭傭工的弗洛里斯(Petra Flores),以自身的經驗,在教區菲籍人士牧民中心服務外傭二十年,向不同種族的人士彰顯教會的愛與關懷。

菲律賓籍的弗洛里斯年輕時在當地大學修讀教育,具備當中學教師的資歷。一九八七年,為了生計放下四名子女與家人,遠赴香港做家傭,為的是賺取較佳的薪酬照顧家庭。

來港頭四年,弗洛里斯擔任外籍傭工,先後轉過四個僱主,時常受到不公的對待,例如剋扣假期,甚或無理解僱等。她說:「每當我失去工作,踏出僱主家門那一刻,我問自己:我可以到哪裡去?」

有一次,弗洛里斯被解僱後再次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幸好在社工的幫忙下, 她被安排入住教區菲籍人士牧民中心的庇護中心,解決了燃眉之急;自此她便主動到牧民中心擔任義工,協助社工處理個案,「如陪伴她們到醫院、警察局等,開解受情緒困擾的女傭。」

後來弗洛里斯成為牧民中心的全職職員,感恩以外,她更肯定這份工作的意義,「求助者面對的問題,我也試過,我很明白她們失去工作及受著不合理待遇時的心情。」

數年前,她成為庇護中心的主管,大部份時間在庇護中心與求助者一起居住,幫助她們處理勞資問題。「女傭被僱主終止合約,甚至被剋扣工資,她們未必能馬上找到另一個僱主,庇護中心可為她們提供臨時居所,我亦會陪伴她們到不同的政府部門申訴,爭取應有的權益。」

多年來,經弗洛里斯處理的勞資糾紛最多是無理解僱後的追討賠償,「我陪伴她們到勞資審裁處求助,更試過到最高法院向前僱主追討合理賠償。」曾經有案主申請欠薪及長期服務金,但由於僱主申請上訴,結果這宗個案要花上逾兩年時間才獲得解決。

住在庇護中心的外傭,住宿最短的約十四天,最長的逾兩年;每天晚上,弗洛里斯會邀請她們一起晚禱,另外於每個月尾舉行培育聚會,「讓她們在面對困難之際,也能得到心靈的滋養。」

即使盡力為外傭爭取合理權益,但亦難免有時會徒勞無功,甚至被遣返原地,這時弗洛里斯會念玫瑰經及祈禱,祈求上主的指引,她說:「看到傭工受不公平對待時感到很難過,除與她們同行外,我會每晚為她們祈禱,有些非信徒傭工與我分享人生時,也會請我為她們代禱。」

弗洛里斯認為,外傭來港工作,協助港人照顧家庭,所作的貢獻理應受到重視,即使賓主關係未能繼續,也應得到基本的尊重和公義的對待。

牧民中心的求助者來自四面八方,除菲律賓和印尼人數較多外,亦有來自泰國、印度、斯里蘭卡、越南、西班牙等地,語言障礙成為弗洛里斯的一大挑戰,「求助者各有不同困難,加上不同的方言和個性,有時溝通上會出現問題,幸好工作性質相同,面對的問題類近,加上她們孤身在港,自然會互相幫忙。」

剛過去的十二月二十四日, 弗洛里斯的兩名孩子與孫兒專程由菲律賓來港,出席教區中心的職員聖誕聯歡聚餐,分享她領受長期服務獎的喜悅。

弗洛里斯表示家人的支持是她工作的動力,雖然她每年只能回菲律賓老家一至兩次,但仍未有退休的打算,年屆六十一,她願意繼續在港服務教會,為外傭的權益而努力。(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