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信徒團體

期數
3599
刊登日期
2013.02.08
作者
郭芳贄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2 月 10 日

天亞社特稿)台灣天主教會面對本地聖召嚴重缺乏和教友逐漸減少的危機,天主教徒以專家身份公開演講和策劃活動,使用細膩手法傳揚基督福音,已是全台近廿四萬名教友迫不及待的福傳使命。

在台灣民眾交往中,通常不會詢問對方的宗教信仰。沒有明顯宗教信仰的台灣人,因為曾經與家人一起去過廟宇參拜,所以在申請中東國家的簽證時,會在宗教欄隨意填寫佛教。以宗教治國的政府禁止無宗教的外國人入境,因他們是無神論者。

台灣基督教各教派的信徒比較主動地公開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天主教徒則是「不問不說,有問才說」,尤其是政治人物表明自己是天主教徒更是罕見。

歷任總統裡,蔣中正、李登輝是基督徒,都公開表明並證道。蔣經國沒有公開表明宗教信仰。陳水扁未表明宗教信仰,但從經常去廟宇拜拜,應是佛教徒。馬 英九總統則是不進堂的天主教徒,面對二O一二年初競選連任的壓力,他一一年底聖誕夜,在單國璽樞機邀請下到高雄參與子夜彌撒,並宣稱自己幼時常到天主堂參 加彌撒。

近年來,台灣一些天主教團體開始邀請政商文教界名人裡的天主教徒演講,向社會大眾分享信仰與專業融和的經驗。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聯同耕莘文教基金會於一月廿六日邀請天主教輔仁大學講座教授周功鑫公開演講,講題是「藝術與宗教」。廿七日,天主教台灣醫師協會邀請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的退休教授歐茵西演講,談「文學中的罪與罰」。

周功鑫曾經在輔大教學九年,創立博物館學研究所,在故宮博物館服務卅一年,到去年七月退休。她透露,二OO六年底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行長達 四個月的「藝術與宗教──義大利十四至十七世紀黃金時期繪畫特展」,是她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舉辦過近百次的展覽中,以天主教徒所做的福傳使命的成 果,更是對她是「收穫最多、獲得最大、信仰更深」的展覽,因為真正觸摸到主的恩寵。

周功鑫帶領以博物館學研究所教授組成的團隊決定以「生命」為主軸,發揮天主教精神,分成三個階段,即「基督的生命」、「教會的生命」和「台灣活出生命意義的典範」。

擁有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斯拉夫語文學博士學位的歐茵西教授演講中表示,她在台大開課時,會坦誠告訴學生她是天主教徒,若學生認為收穫多,則感謝應歸於作者和天主。

她先介紹十九世紀著名的俄國文學家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或譯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代表作有《罪與罰》,接著描述她參觀在聖彼得堡的杜氏故居博物館的見聞,最後分享她對《罪與罰》內容的看法。

歐茵西告訴聽眾,「杜氏觀念」即「法律不等於仁愛」,因為「人與人間的善與愛不在法律考慮範圍內」。當人類沒有信仰,甚麼事情都幹得出來。在《罪與罰》一書中,沒有任何人有罪,但罰卻加諸在每個人身上。

台灣二十多萬天主教徒之中,活躍在文藝作家、電影、歌唱、企業、學界、醫界、科學領域等名人不少,他們卻很少公開表明信仰。若教會團體,如基金會、 協會、基督活力運動、聖母軍和基督生活團等,能夠在舉辦活動上擴大範圍,開放非教友的民眾參加,由具有專業經驗的信徒策劃和解說,就容易引發民眾慕道興趣,教友也能積極地承擔福傳使命。

作者郭芳贄為天亞社駐台灣特派員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