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教會人士贊同

期數
3600
刊登日期
2013.02.15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2 月 17 日

(本報訊)教廷一月二十四日公布教宗社會傳播節文告,提出要善用社交網絡,發揚人性幅度;在港教會人士和學者贊同此方向,又提出以社交網絡來傳播教會信息。

教宗本年社會傳播節文告題為「社交網絡:真理與信仰之門;福傳新空間」(暫譯),表示應把「信德的友好光芒」帶入社交網絡,當網絡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份時,使用者須具包容的態度去面對此趨勢,教宗又呼籲信徒應善用社交網絡福傳。

馮應謙:平等文化有助傳播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教授表示,社交網絡已由虛擬空間轉變為具真實意義,以及可讓人互動參與的平台,「網友不少是彼此認識的一群,他們喜歡互相發放資訊或瀏覽朋友的近況。」

本身是教區天主教傳播事務委員會委員的馮應謙一月二十五日對本報說,社交網絡能有效推動福傳及社會運動。他解釋,當社交網絡未普及時,信徒未必有機會公開宣認基督徒身份,非信徒亦難有渠道接觸教會,「社交網絡的使用者不時上載日常見聞,信徒在回應或討論時,會不期然地透露自己的基督徒身份,如參與感恩祭、教會活動等,或以信仰角度回應社會事件。」

馮說,人們或會抗拒由上而下的資訊,但社交網絡卻是由下而上的平等文化,「透過網絡傳遞教會信息,非信徒朋友會較易受落,加上網絡傳播的速度,信息可同時讓不同界別的人瀏覽。」

陳德雄:方便之餘須留意話題

近年常「以網會友」的教區神父陳德雄,四年前開始把每日福音及默想放上面書(facebook)與網友分享,亦撰寫聖經金句帖子,引發網友討論。他經常透過社交網絡與信徒聯繫,「facebook接觸面廣,除了在堂區接觸信徒外,社交網絡是我另一個發放信仰信息的平台。」

陳神父認同教宗在傳播節文告中指出,網絡容易讓人找尋信仰。陳喜歡在社交網絡傳遞靈修信息,如定時上載有趣的靈修圖案,使非信徒也有機會接觸到教會的事,「圖畫能吸引人看,有趣的話題容易引發共鳴,這確實豐富了我的傳教途徑。」他說,曾有婚姻問題的信徒看到他活躍於網絡,便在網上向他請教相關的信仰問題。

雖然網絡予人方便,但陳德雄認為在網上仍須小心討論,「發起的議題會否引起爭拗或偏激的討論?當話題難以在社交網絡解釋清楚時,須考慮應否以另一方式去討論。」

羅偉聰:媒體切合青年需要

青年牧民工作者羅偉聰一月二十五日指出,運用新的傳播媒介福傳,更能迎合青年的溝通模式。他平日透過facebook上載教會活動及資訊,亦會在社交網絡表達教會立場。

社交網絡很多時所討論的都是具爭議的話題,如同性戀等,參與者各有己見,甚至出現爭拗。羅偉聰認為,作為青年牧民工作者,既要持守教會立場,亦要以包容及耐心聆聽各方意見,了解他人的想法才作出回應,避免不必要的爭拗。(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