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信德:當我遇上了黃伯
本年是天主教護士會成立六十周年,該會邀請不同年代的友好撰文分享
——編者
當我們開放自己,讓天主的愛充滿我們的心坎,天主便會讓我們顯露祂的愛。
黃伯,近七十歲,患了末期癌症,需接受嗎啡類藥物止痛。最近受浸成為基督徒。那晚十二時,我正值夜,黄伯說不用服止痛藥;到了深夜一時半,他卻仍輾轉難眠。原來他已經強忍疼痛達兩、三個小時!我坐下來關懷詢問他,他說:「我剛受浸,我以為信了耶穌,痛症應該不藥而愈吧!」——這也是常見的患癌者對上天「討價還價」的階段。
我靠近他,表示擔心他的痛楚,解釋藥物的療效,也安慰說:「耶穌是透過醫護人員、藥物等種種的治療方法來愛護你,能夠接受醫護人員的照顧、藥物的治療就是接受祂的恩賜和祝福!」黃伯若有所思,我們靜了下來;良久,他回眸望我,彷彿恍然大悟,感謝關懷,也願意服用止痛藥。其後,我也去聆聽他的擔憂,探究他對止痛藥的理解,及糾正他對嗎啡的誤解。之後他便安然入睡。——我相信,並不是這些宗教或藥物的「標準解答」令他感到別人的關懷,而是那份聖神引領的心,透過自己給予他的祝福。
過了兩星期,又是深夜二時,黃伯顯得心事重重,不能入睡;探問之下,他嘆息了幾次,自言自語地嘀咕「唔知點算!」——已經很努力面對疾病,但人算不如天算;已經積極做物理治療,但仍然無法步行或站立;他也抱怨物理治療師,沒有給予足夠的訓練時間;言談中,很無奈,也自責。——有很多末期癌患者,表面上不接受種種的病癥,歸根到底,是未能面對死亡的恐懼!
相信,任何人代入他的世界,也不難理解他的痛苦。我能夠做到的,便是懷着一份真誠和同感心去聆聽,理解「嘆息」也是人之常情,以及欣賞他的努力和用心的鼓勵。我也嘗試與他一起尋找正面的能量,以及指出他身邊也有關心他的人,而他也不是別人的負累;每個人都有貢獻的時刻,每個人都會病,今天你,明天我;上天也藉着我們好好照顧他,帶給我們助人之樂!他聽了後,沉思一會後,感觸地捉着我的手表示謝意,也問了我:「你是信耶穌嗎?」我肯定地說:「我信耶穌,也是個天主教徒。」——他提醒了我,聖神也進入了我和他的心,去關懷他!
大概你和我也曾經歷挫敗和傷心痛苦的時刻,總希望有人明白和安慰鼓勵;錦上添花的人多;我認為雪中送炭更難能可貴!我慶幸能當護士,也特別感恩自已多年來,能在紓緩治療病房裏工作,參予「雪中送炭」的使命。
但願我們常常祈禱,讓聖神進入我們心內,接受祂的恩寵,好好照顧病人;也懷着信德和赤子之心,將我們的信仰和知識生活出來,使我們關懷工作做得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