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海嘯奇蹟

期數
3600
刊登日期
2013.02.15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2 月 17 日

從前,不少大規模的災難,都成為了拍攝的題材,被搬上銀幕,因為不是新聞報導,也不是紀錄片,而大家都知道這些災難的經過,所以,這類災難電影,多以一些災難中的感人故事作為主線,人類不幸的經歷,總比平舖直敘地重溫那災難事件,更能牽動觀眾的思想情緒,引起一些共鳴。

上次觀賞災難電影,是馮小剛執導的《唐山大地震》,雖然這大災難不是在我生活的時代發生,但不少人中學時都有讀過這本書,對這大災難也略知一二。銀幕上的影像,更讓觀眾對此事有更深的印象。記得那一次在電影院裡,因為劇情悲慘,大部份的觀眾都哭得厲害,我也是其中之一。大部份的災難電影都有這種感染力,所以有些人不願意走進戲院看這類電影,以免情緒受到影響。

二〇〇四年,南亞海嘯發生了,我還記得當時正身處國內,從電視的新聞報道看到一些模糊的海嘯畫面,知道有不少失蹤和死傷個案,覺得事態十分嚴重。但是,在我的經驗裡,從來沒有見過這樣規模的海嘯災難,所以絕對未能理解到海嘯的威力。

後來,南亞海嘯被拍成另一齣災難片《海嘯奇蹟》(The Impossible),已經在本港上映。決定走進電影院前,我已經有心理準備電影情節可能會令我很傷感,甚至控制不住淚水,通常看畢後會感到心情十分沉重,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在電影院裡看完這齣災難戲。

電影開始後不久,便看到了海嘯摧毀當地的影像,這一幕雖短,但卻非常震撼,深刻地留在腦內。然後,便進入了一個真實的災後故事,說的是一個家庭,有夫婦以及三名兒子,他們到了泰國度假,卻遇上無情的海嘯,最後失散了。

母親跟大兒子在災難發生後不久相遇,一起逃生,在途中聽到附近傳來一名孩子的聲音,兒子原本基於自身安全而不理會那孩子,作為醫生的母親,雖然腳負重傷,但仍力勸兒子去尋找和拯救那小孩。後來,母親被送到當地醫院,她的身體狀況轉差,愈來愈虛弱,但當見到隔鄰病床躺著的女士嘔吐,在欠缺醫護人手的情況下,母親便毫不猶豫地指示大兒子怎樣幫助那女士。後來,兒子在醫院裡更主動幫助其他有需要的陌生人尋親,這是母親身教帶來的良好影響。

令我流淚的情節,不是災難來的一刻,也不是滿布屍體的場面,而是他們一家人災後重逢的場面,確是十分感人的一幕。從這個家庭的故事,我們可再次反省自己跟家人的關係,反省生命無常的事實,提醒自己常常珍惜身邊人。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