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夥拍辦學團體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兒童研究與創新中心」推行「探索及實踐以實證為本的『3C』幼兒課程研究計劃」,研究如何提升幼童在創意、溝通及合作等三方面的能力。
兒童研究與創新中心總監、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博士二月十九日出席此研究計劃發布會時指出,期待找到一套以實證為本、切合本港幼童需要的「3C」課程。
「3C」是指創意(Creativity)、溝通(Communication)及合作(Collaboration)三方面的能力。
鄭教授補充:「幼兒教育是成長旅程的起點,希望本港會有更多幼兒園以「兒童為本」的理念,設計學前教育課程,從而提升幼童在學習過程中創意、溝通及合作的能力。」
是項研究計劃於去年九月展開,並分為專業發展和研究兩部份。在專業發展部份,兒童研究與創新中心安排辦學團體「仁愛堂」的幼師,參觀本地幼稚園及前往新加坡考察,透過觀課及課後檢討等,和業界交流教學心得和經驗。
中心亦派出專家顧問,定期到訪參與計劃的學校,透過講座、工作坊和分享會等形式,為前線教師團隊提供專業教學支援服務。
至於研究部份,則是在仁愛堂轄下其中兩所幼稚園暨幼兒園,以及一所沒有採用幼兒校本「3C」課程的幼兒園,合共約九十名幼童進行一系列實地測試和訪問工作,藉此進行研究和對比分析,從而評估「3C」課程的成效。
根據首半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兩所採用幼兒校本「3C」課程的幼稚園暨幼兒園之幼童,無論在創意、溝通和協作能力等表現,均較沒有採用相關課程的幼兒園優勝。
在二月十九日研究計劃發佈會上,教育學院副校長(學術)李子建教授說:「我們期望『3C』幼兒課程研究計劃,將為本港甚或亞太地區的幼兒教育課程發展,帶來長遠效益和建設性的影響。」
支持是項計劃的仁愛堂一基金執行主席陳鄭玉而博士說:「在資訊發達的年代要獲取知識並不困難,而培育孩子的『3C』能力,才是他們學習和建立自信的催化劑,並有效地促進他們的全人發展。」
「仁愛堂」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為本港市民提供福利、教育等服務,一零年成立了一教育基金,提升教育質素,基金成立至今總受惠人數逾三十萬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