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篤為著中國教會

期數
3602
刊登日期
2013.03.0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03 日

(天亞社訊)雖然一些天主教徒及教外人士並不認同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某些議題上的立場,認為他過於保守,未能與時俱進,但這位德國籍教宗在八年任期內,帶領中國教會回歸正常信仰生活軌道所作的鋪墊,卻不容忽視。

首先,現已榮休的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是教宗本篤於二OO五年就職後,翌年首批獲擢陞的樞機。陳樞機自八十年代開始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大陸修院教書,十分了解中國教會,加上他以敢言著稱,經常為不公義之事和大陸教會所遭受的迫害發聲。

OO七年,教宗成立中國教會事務委員會,每年在梵蒂岡舉行全體大會,集合港澳台華人主教、在中國工作的修會代表和專家一起,探討關乎中國教會的信仰生活和相關重大問題。

同年六月,他發表致中國天主教徒的牧函,這是教宗本篤唯一針對一個國家而寫的信,並設定五月二十四日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日作「為在中國之教會祈禱日」。當普世教會於二OO八年首次度這祈禱日前,他更親自為此撰寫禱文。

在牧函中,這位神學家教宗回應了國內天主教徒一直以來的訴求,在關乎信仰生活的多個關鍵問題上,作出了清晰的指示。除了給予牧靈指南,引導中國教會子民回到正常信仰生活,牧函亦沒有迴避地上地下團體之間的矛盾,指出問題所在,以及與民政當局對話所持的態度。

牧函還對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獨立自主自辦」的主張作出否定,在註釋中指出該組織的章程與天主教教義不相容。

到了二OO年,教宗本篤又任命有在大陸天主教修院教書經驗的慈幼會神父韓大輝為總主教,在萬民福音部擔任秘書長,成為首位任職教廷高層的華人。萬民福音部負責傳教區事務,包括中國。許多年來,中國信徒認為教廷甚少華人出任要職,因文化差異而無法了解中國教會的問題,以致令許多問題積重難返。

本篤接著於一一年五月任命熟悉中國教會問題的副國務卿斐洛尼總主教,為同一聖部的部長,並在翌年擢陞他為樞機。而同時獲擢陞的新樞機,包括來自香港教區的湯漢主教。湯樞機自八十年代開始出掌聖神研究中心,探討中國教會的信仰生活,同樣被視為中國教會問題專家。

從以天主教會最高領袖身份發表牧函到上述重要人事任命,都充分體現教宗對中國教會的深切關注和關懷。

在教宗本篤的帶領下,教廷亦敢於向全球最大的共產政權說不,雖然並不是以殺氣騰騰的方式。對中方決意祝聖不合適者為主教時,教廷在事前勸諭無效之下,終於在二O一一年中首次公開宣布,無視教會律法而接受主教祝聖的神職人員自科絕罰。至今已有三人公開被宣布絕罰,而教廷似乎已不懼怕隨時再次發出絕罰令。

自本篤十六世放棄羅馬主教職責的新聞傳出後,媒體開始為他的功過「算帳」。部份世俗媒體或許認為他在任內未能達成中梵建交,是一件憾事。然而,我們必須認清,梵蒂岡的外交特質與一般世俗國家不同,它必須服膺於教會的信仰原則並以牧靈為目標。若然為建交而捨棄信仰原則,這種關係則徒具軀殼,對雙方均無益處。

本篤雖則沒有明言他的想法,但在短短八年任期內的密集動作,務求引領中國教會回歸普世羊棧,從這角度看,筆者以為他的心思是再清楚不過了,那就是在面對維護中國教會完整的信仰生活,和突破底線向民事當局妥協的現狀之下,身為普世教會的首牧理所當然地選擇維護信仰,而非建立外交。如同在其他議題上,這份堅持信仰原則的理念,或許也被批評者列入所謂「立場保守」的選項之內。

八十五歲的本篤二月二十八日離任,媒體和博彩公司已開始「猜領袖」的遊戲,推測誰將成為下任伯多祿繼承人。中國天主教徒自然關注新教宗的對華政策會否逆轉,再次向政權妥協。

筆者相信,即使本篤表明退位後不會影響其繼任人,但他在任內以信仰原則為框架所做的鋪墊,是任何當選者都不能忽視或輕易推倒重來,而是在中國教會問題上跟隨本篤的路線。

或許一些關注中梵關係的人士會認為,教宗本篤十六世沒有在中梵關係上「建功立業」,不過筆者確信,他在維護中國教會信仰完整上功不可沒,足以名留青史。

 

作者張少蘭為天亞社香港分社編輯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