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釋天主教訓導:同性戀(五)

期數
3602
刊登日期
2013.03.0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03 日

能否減輕同性吸引的程度?

能夠透過治療或輔導而減輕同性吸引的程度,這是另一個具爭議的問題。批評所謂「彌補治療」或輔導的人士聲稱這方法並沒有充份的專業或科學基礎。評論者已遊說美國的專業治療團體──美國心理學會及美國精神醫學會──禁止或至少部份地宣告不宜企圖透過治療或輔導來減輕同性吸引的程度。

然而,近來美國一些學術期刊發表研究結果,報導那些透過治療或輔導而尋求減輕同性吸引程度的男女的經驗。美國心理學會的《專業心理學:研究與實踐》(20026月),和《心理治療:理論/研究/實踐/訓練》(第39期)等雜誌已刊登研究評論,還有《婚姻與治療期刊》(20031月)。所有文章都指出,治療或輔導已幫助部份經驗同性吸引的男女減輕他們所經驗的吸引的程度。

發表研究結果的人士把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羅拔.史匹澤(Robert Spitzer)博士於二OO一年進行的研究作為基礎。史匹澤早在一九七三年主張美國精神醫學會不再把同性戀列為精神病診斷,並且將之從疾病分類手冊上除名。二OO一年,他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召開的美國精神醫學會年會上發表他的研究結果。他在新聞稿中談到自己的想法的有所改變:

「跟時下的觀念相反,有部份很有決心改變的同性戀者經過多番努力,能夠在多個不同的性傾向指標表現出明顯的改變。像大部份精神科專家,我認為人只能夠約束自己的同性戀行為,沒有人能夠真正改變他們的性傾向。我現在相信,這觀念是錯誤的,有些人能夠改變並且已經改變了。」

史匹澤訪問了二百名至少在五年來顯著減輕同性吸引程度的男女,發現百分之六十七的男性在改變前很少地或從沒有感到任何異性吸引,現在則經驗顯著的異性吸引。甚至那些沒有改變性取向的人──但已放棄同性性行為──在情緒健康方面經驗顯著改善。

史匹澤的研究抨擊主張只存在異性吸引或同性吸引的觀念。他提出理由說明,使改變形成概念的更好方法,「是視它為減輕不必要的同性戀的程度,並增加異性戀的潛力。」有些人更可能經驗性吸引,包括這些性吸引的改變,是沿著一種無間斷連續的,而不是固定的現象。

總的說來,這領域的治療師或輔導員報導,在向他們求助減少同性吸引的男女當中,有百分之卅三經驗很少改變或沒有改變。另外的百分之卅三經驗某些顯著的改變,在異性戀方面有所增加。其餘百分之卅三認為自己受同性吸引的情況實際上已消失,並大大增加對異性的興趣。

支持這方法的人指出,這些結果接近那些尋求治療或輔導來處理吸煙、過量進食、酗酒或濫用藥物等行為問題的人所達致的結果。

 

莫里遜作/待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