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德太陽與明如皓月
(一)義德太陽恩賜之旅
二O一二年七月十七日至廿八日是一個命名為:「感恩之旅」朝聖團圓夢之旅。我們的目的地是埃及和以色列的聖地遊踪,雖然一行二十多人,導遊不是知名度高的聖經專家,朝聖的不是一般的實地考察,回來後作有份量報導的學者,但是每人回程後都有很大的信仰改變。我們抱有朝聖者七個階梯,即:1.聆聽聖言,2.祈禱,3.修和,4.感恩祭,5.信賴聖母,6.一個更新的信仰,7.一個嶄新的教友使命。在前往兩地,我們沒有料想不到除了基督像埃及的太陽光照之外,更有明如皓月的聖母在以色列,與每一位參與者同行,而且把朝聖地的每一站,拼出信仰生命圖,更在每個人身、心、靈方面,起了強烈的內化作用。
在回來以後,見聞埃及和以色列的戰火連天,人民的呼喊聲,令不少朝聖者卻步。我們不斷為這兩個天主祝福過的地方祈禱,但始覺我們曾到兩聖地一遊,非乃是幸福是必然,天主恩賜也絕不是理所當然的。
(二)聖畫像寫出基督故事
當我們取道前往開羅,再通往西乃沙漠、經過死海、參觀了瑪撒達、谷木蘭、耶路撒冷、白冷、凱撒勒雅、大博爾山、納匝肋、提庇黎雅和伯尼雅斯,最後是約旦河和特拉維夫,處處捕捉主的足跡,無一不讚嘆不已祂言行。雖然短短十二天的旅程,足以令大家可以有深度信仰分享,侃侃而談。最使我們驚奇不已的,莫過於埃及東正教(Coptic Church) 的耶穌基督生平的畫像。正如聖經所載:不是言也不是語,是聽不到的言語。原來當地特色以祈禱默想描繪成聖畫像,敍述耶穌的故事,不但一絲不苟,而且絲絲入扣地形容出來。這些細緻筆墨筆跡,圈點出一個一個不可磨滅的歷史符號,形象化更予人一般難以忘記的親切感。
(三)安眠聖母聖畫像
由於聖畫像畫工精細,美不勝收,我們特別選購了當地名店珍藏,十九世紀俄羅斯畫師手筆一幀名為「安眠聖母」作品,願和所有兄弟姊妹分享箇中道理。(見圖)「安眠聖母」畫家名字不詳(十九世紀)
「安眠聖母」是非常表達出聖母是童貞、天主之母、無染原罪和蒙召升天的四端道理。這與西方的畫派完全不同,東正教的聖畫像與觀畫的互動是:誠於中,形於外。言下之意,不在乎點、綫、面和色彩上之表現,反而是大家在內化過程中所起的共鳴。
「聖母在畫的中央,躺卧的姿態,左右手上下擺放的方向,示意承行主旨,知行合一。聖母穿著藍衣紅袍(maphorion),在芸芸門徒中盡顯母性尊貴。放射光環中寫上:MPOY 意即 Meter Theou,天主之母之意。聖母的紅袍上有三星,象徵她卒世,即在童年,中年和離開世間也是童貞。對比出上方耶穌身穿司祭錦袍,伴着兩位手把聖卷的智慧先知代表,耶穌的十字形光環上寫有O Ω N 意即 He who is 祂就是。耶穌上方有ICXC 意思是:耶穌基督。祂手抱著白色裹屍布纏繞的童貞瑪利亞嬰孩,表示祂恩許她靈魂肉身被提升天。耶穌以聖子第二位的手和以手指祝福躺卧著的聖母,十一位宗徒(缺了茹達斯) 專注著聖母,但他們的形態是在行動中,把聖母的身軀移動。下面的白布也是在飄動似的,示意聖母沒有死,而且充分洋溢出一股強烈的生命力和動感。」
(四)變成孩童進入天國
正如每個畫師都是把聖畫像寫出來,為的是反映出教會的思想和精神。與此同時,畫像就是培育信仰的工具。所以,我們在購了這畫像後,在朝聖旅途中多次嘗試了解和默想其中的內容,而被基督所潛移默化的改造了。我們作為真正的基督徒,願意在世間效法聖母瑪利亞,成了與基督相似的肖像,真的變成安穩「登上天國的孩童」,終身反映天主的光榮。
傳統有一首歌頌無玷童貞的聖母頌:
請來自里邦山(Tota Pulchra Es, O Maria! )請來,請來自里邦山。請來,請來自里邦山。請來,請來戴光榮花冠。
- 全然美麗者,穢物污點從未染湦。何其秀雅哉,何其甘哉。悅樂滿心懷,無染原罪始孕母胎。
- 爾入此塵世,婉如曉明。清光高射升,携來救靈之喜慶。由爾降生來,基督天主。公義之太陽,吁真光輝耀之天昌。
- 如同百合花開,在棘茨叢。同樣在女中,爾為可讚美之童貞。爾衣與爾裳,皎潔皓皓。如雪晴光照,爾面輝煌婉如日曜。
- 爾為生命望,善德景仰。爾為正路光,真理聖道諸寵寶藏。我等奔後塵,得在下風。仰望母儀芳,襲沾至美聖德馨香。
• 作者慈幼會陳鴻基神父
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