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懷著智慧與勇氣站起來

期數
3604
刊登日期
2013.03.15
作者
蕭綺熙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17 日

政治的事從來都不是避開不去看就等於沒有發生,有些價值也該被我們看守得更緊。

在這個星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在與港澳政協會面時稱,香港有人在搞顛覆。回首近半年來,多個親中央人士都出來高調譴責所謂「港獨」的主張,還含沙射影地暗示這些力量的來源。當然這些人口中所謂有「港獨」的主張,指的主要是十.一國慶及元旦兩次遊行中持港英旗的這種行為,也許與陳雲的「城邦論」亦有關。

筆者嘗試搜尋過去半年的報導,發現開始用「港獨」去進行批評的,是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陳佐洱,多份報刊於二O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報導的內容,重點都是陳佐洱警告港獨勢力在抬頭,像病毒一樣蔓延得很快,要提高警惕,嚴正應對。當事件被這樣描述以後,很多親共派包括全國政協委員、前專責處理香港事務的老臣子,紛紛跑出來狠批這種行徑,大肆上綱,包括有去年十一月初魯平、曾憲梓的言論;劉夢熊提議把《反分裂國家法》引入香港,禁止港獨言行;十八大胡總在其政治報告中(書面上)重申兩點,包括強調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以及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及至今年一月,新任中聯辦駐港辦公室主任張曉明,明確地說香港應適時就廿三條立法。

所謂「港獨」的主張是刻意被誇大了。先把事件——哪怕是毫不起眼的小事情——打造成可被批判的對象,引起關注甚至是恐慌,配上各方友好出言抨擊,便把政治手段推得更順理成章。《基本法》第廿三條中的幾項重點字眼,都被上述的評論者一一提及並用以譴責,包括「叛國」、「分裂」、「顛覆」、「外國」以及「聯繫」。我們怎可能相信這些言論不是為廿三條立法製造條件?

政治的事不是迴避就等於躲得過。記起耶穌降生於二千多年前猶太社會,他的出現為人帶來了一種屬於世俗的期望:一個新的君王將會出現,他會為我們建立一個新的王國。這屬世俗層面的身份顯然不是耶穌被預許的,他本來就沒有這種政治企圖,可是他無可避免地被人描述成要顛覆執政政權的人。誠如耶穌當年面對的,骯髒政治自然而然會找上門來,尤其當社會上充斥著喜歡搬弄是非兼不誠實說話的小人。

我們的教會是普世的教會,宗教自由與集會自由更是我們一直賴以存在並發展的基本權利。這再次說明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關注人權自由被打壓、空間進一步被收窄的事情,特別是那些與我們同屬宗教類別的團體。

作為教友,筆者深感在現今世代,著實需要恆常、熱心的祈禱,同時要放下一味迴避政治(注意:政治與政黨不同)的心態,多探討以細察哪些介入社會的途徑適合自己,加入捍衛我們珍視的價值的行列。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