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是有雞先

期數
3604
刊登日期
2013.03.15
作者
劉婉婷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17 日

親愛的小雞:

究竟是有你先,還是有蛋先?一些科學家偏偏都說「先有雞才有蛋」。不論孰先孰後,這不太重要,最重要是一切由愛開始。

記得第一次與你接觸,應該在我五歲那年。嫲嫲把你買回家,一甫進家,你不停地喔喔喔喔叫,我就不停地蹦蹦蹦蹦跳,結果你我因為鬧嘈吵而被嫲嫲責罵。經過深入接觸,發現你是一位很好聆聽者,常常聆聽小人兒發牢騷,又准許我摸摸你的暖滑滑羽毛。可惜,到了第三天,我們要道別,嫲嫲要把你宰殺,噢!目不忍睹你的血……別提!你已經化為食物,安葬在我的身體裡,使我健康地成長,真是感激你的愛和犧牲。

愛和犧牲?忽然想起你的同伴。多年前牠們不幸感染了流感病毒,為了保障人類生命的安危,於是一大群雞隻被殺掉,要被殺掉,多麽殘酷!原來公雞一向在法國人眼中,是「誠實」與「希望」的象徵,曾出現於十六世紀的錢幣與國王的版畫上,某著名法國運動服裝品牌,設計師都是以公雞作為標誌的題材。

不過,拿破崙在位時,卻以鷹取代公雞成為國徽至今。大惑不解,法國國徽應該是有你先的,為何給老鷹「搶風頭」?直至十九世紀,一位公爵替你打抱不平,於是下令皇家侍衞的旗幟與服飾鈕扣上要有公雞圖案,你才重獲法國人青睞。不知是否當時「公雞熱潮」興起,一位美國畫家竟棄鷹取雞,替你伸張正義,仿似告訴大家:「公雞是屬於法國,誰都不能拿走他。」貝爾德(William Baptiste Baird 1847 - 1917)生於美國芝加哥,年青時移居巴黎,學習畫技,喜歡畫寫實農村,特別是家禽,偏偏愛畫雞(圖)。

貝爾德多次被獲參展於巴黎沙龍展,為一位美國畫家是一種殊榮。「沙龍」一詞在法文原指「客廳」之意。在一七二五年,法王路易十四在巴黎羅浮宮的「Salon Carré」(方形大廳)首度舉辦學院展覽,並取名為「方庭沙龍」,自此「沙龍」一詞成為展覽用語。在十九世紀,法國官方舉辦沙龍展往往被視為藝術家才華的衡量標準根據,一旦入選了沙龍,便聲名大噪,地位提升,未來生活也有了保障。

有一個問題想問你,你怎樣認識伯多祿?是耶穌介紹嗎?他好像很怕你。聽說你連續三次啼叫,使他害怕得在眾人面前跌倒,原來他不認主;耶穌被審訊時,三次不肯承認與耶穌的關係,後來伯多祿很後悔。於是耶穌復活後,三次問伯多祿是否愛他,而他三次堅定回答:「主!你知道我愛你」,耶穌便委任他成為教會之首。

也許,你的啼叫聲喚醒了伯多祿更加認識自己,原來自己很軟弱。如果不是你,伯多祿怎會重新開始燃點耶穌的愛火?難怪伯多祿從軟弱的泥土變成了一塊堅固的磐石,成為第一任教宗。多謝你的愛和犧牲,請為第二百六十六任教宗祈禱。

你的朋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