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流芳濟世
小兒婚禮中,主祭的恩保德神父對他說:「我和你父親相識了五十年。」因此,數年前恩神父叫我幫忙製作亞西西聖方濟題材的音樂劇,我因事忙,只交了一個劇本大綱和推薦了另一位填詞人(終於當了填詞顧問),真的問心有愧。
看到《流芳濟世》終於上演,也替他高興!記憶中這該是香港天主教會最大規模的舞台劇製作。大部份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都並非戲劇專業,而製作出這樣水準的劇作,應該給予讚許和鼓勵!
我看的是夜場A卡士,身兼導演及飾演方濟的馮敬斌很出色。執行導演廖裕修亦當記一功。除了方濟一角從頭帶到尾之外,演員中有資深公教藝人許紹雄、陳美琪飾演方濟父母:一個市儈一個虔誠,一正一反對比甚佳。劉松仁演痳瘋病人頭頭,蒙頭不用表情而自然壓台。張衛健是另一負面角色尤萃多(諧音油水多)神父,終日斂財,是很突出搶戲的一角。其他演員以業餘為主,嘉勒(葉慧婷)歌聲甜美,莫拿度夫婦及女兒邦娜(林柏希、崔寶珊、劉棣怡)又是以負面貴族咀臉有突出表現。正面角色演和唱都有高水準表現的是方濟好兄弟賓納(鍾明崇)。群舞和合唱都中規中矩。
鼓勵和讚揚之餘,想到近日藝發局評選藝評家,以「有棱角、能批判」為標準。雖然我沒心也沒資格爭獎,也想學得獎藝評家般撐起一些棱角批判一輪!本劇敘述方濟生平,只集中在他少年時代的闖蕩和悟道經過;就一跳跳到他的去世。似乎劇名會是「方濟的覺醒」之類較貼切。劇本沒有講到的,是方濟悟道之後,創立方濟會、傳道扶貧、遠赴聖地、身印五傷等一生功績,即是如何「濟世」、為何「流芳」的事跡行實。
當然選擇方濟一生中那些事跡來演出,是個別編劇的主觀看法。我寫過的大綱也沒有甚麼值得提的;唯一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特別強調聖方濟是環境主保聖人,與大自然——不單是動物——相通來敬拜造物主。我自己特別有感於聖方濟稱呼日為兄弟、月為姐妹,希望見到多些有關方濟與大自然融和的劇情。還有最著名他跟足瑪竇福音「不帶錢不穿鞋不帶棍杖」去傳道,見到戲中的他拄著棍,總是覺得不太忠於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