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的反省

期數
3604
刊登日期
2013.03.15
作者
佚名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17 日

談起復活節,香港人大多會興奮地盤算著取多兩天大假,便可以享受一連六天的復活假期,出外旅遊了。我呢?我可是教友啊!耶穌為了補贖我們的罪,甘願受苦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我還豈可厚顏去開心旅遊?

那麼復活節對教徒有何意義?復活節是教會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連平日不上聖堂的冷淡教友也會當一下CEOChristmas Easter Only),在聖誕及復活節也參與彌撒。但是否在耶穌受難日上聖堂就夠了?不,二月中起堂區不是舉行過甚麼聖灰禮儀 、週五拜苦路嗎? 對,要迎接復活節來臨,我們要善度四旬期。

二月二十二日,我參加了第一次拜苦路。開始時,我只知道靜心跟著大家一同默想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過程,並一同唱歌,念天主經、聖母經。

可是,當拜苦路至 「第五處:西滿輔助耶穌」時,我忽然醒覺西滿雖是勉強按士兵們命令抬起耶穌的十字架,可是他卻幫助耶穌減輕了重擔,以最強的力量去扶助了主耶穌;再到 「第六處:韋洛尼加幫助耶穌」,我看見一位婦人正用手帕替耶穌擦去臉上的血和淚;又到 「第八處:耶穌安慰婦女」,我看見那正在受苦中的耶穌反過來安慰嚎哭的婦女。 

主,我的天主!衣食無缺、四肢健全的我,每天只是上班受點閒氣,但相對於耶穌基督的苦難,這又算甚麼!我常常嗟怨,有否想到要關愛弱勢社群?那些居住在狹窄環境、醫院、監獄、老人院的傷心面龐,我可有伸出援手?西門也用氣力去分擔別人的十字架,我可有盡自己力量去幫助教會的各項需要?我可有關心安慰身邊的近人?

三月一日,我參加了聖本篤堂的第二次拜苦路。結尾時,神父邀請了一位剛喪失十歲稚子的媽媽作分享。除了基督要經歷那十四處苦路,原來我們現代人也要經歷苦路!那位媽媽真摰的分享,感染了大半的教友,大家均熱淚盈眶。她除了講述九十九天前的喪子之痛外,也分享了她曾經埋怨天主的殘忍、不公;但到末段時,她竟表示會信賴天主,深信天主的安排總有意思,只是我們未必很清楚,也不明白。

我頓時醒覺,別人生離死別也可以明白天主的意思,為何我整年整月整日迷失在失戀中,傷心欲絕,拒絕接受失去的感覺。我們只是天主的工具,豈可命令天主按我們的旨意!

就是這份痛悔之心,因著天主的恩寵摧迫著我馬上辦妥修和聖事。在天主的慈愛中,我驚覺自我執著的罪惡、愚蠢、無知;也因著愛,我渴望獲得主的寬恕,從而獲享修和、平安。

在四旬期內,希望我能不斷反省、皈依、轉向、歸順,好讓復活的耶穌治愈我,使我重新活在愛主愛人的共融關係中,罪人得以死而後生。

朋友,你準備好迎接復活節沒有?「你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參谷一15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