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除夕倒數活動

期數
3605
刊登日期
2013.03.22
作者
伯多祿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24 日

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法,來慶祝新年的來臨;而筆者則習慣在參與除夕謝主彌撒後,留在家中,觀看電視直播倒數的場面,迎接新一年的來臨。不過,在二零一二年的大除夕,筆者卻打破慣例,參與一項有意義的倒數活動。

事前獲女兒告知,位於荃灣柴灣角的「聖母領報堂」,將會在大除夕晚上十一時,舉行一台拉丁彌撒,作為二零一二年謝恩和一三年求恩的意向,於是便偕同三數同道,前往參與。據聞,今年是他們連續第三年舉辦同類的活動,只是筆者至今才知悉;否則,在過去兩年,定會邀請同道一齊參加。

彌撒是使用三種語言進行:彌撒常用經文是用拉丁文,彌撒專用經文是用廣東話,而講道則中、英並用,充分表現出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一座華洋雜處的城市。雖然當晚氣溫是在攝氏十度以下,但信眾都非常踴躍參與,所有座位,都幾乎爆滿。

在禮儀中,主禮者雄壯響亮的誦禱,歌詠團美妙絕倫的歌聲,加上會眾的全情投入答唱及應對,把《額我略曲》(Gregorian chant)的精髓,完全表露無遺,令整台彌撒,洋溢著拉丁禮儀的獨特色彩。隨後之《謝主曲》(Te Deum),聖體降福所用的《皇皇聖體》(Tantum Ergo)及壓軸的《又聖母經》(Salve Regina),亦是以拉丁文詠唱。彌撒後,會眾在聖堂前之空地,享用豐富的茶點。牧職團更開香檳慶祝,迎接新一年的來臨。大家興高彩烈,互相祝賀新年快樂,神形康泰,主寵日隆,充分表現堂區大家庭的和諧與情誼。

雖然在「梵二」禮儀改革的文件中,並沒有提及要廢除或禁止使用拉丁文,但自此之後,香港的彌撒聖祭,一直都是以慣用的語文來進行,令很多教友,尤其是「梵二」後才入教的信徒,對拉丁文感到非常陌生,不容易接納它在禮儀中的價值和地位。雖然在二零零一年四月廿一日,拉丁彌撒再次在香港重現,但都是按照「脫利騰禮儀」(Tridentine liturgy)的形式舉行;而定期或不定期舉行拉丁新禮彌撒(Ordo Novo)的聖堂,更是鳳毛麟角。

「梵二」後的本地化彌撒,當然有它的重要性和認受性,教友是要絕對尊重;但拉丁彌撒(無論是舊禮或新禮彌撒),亦有它保存的價值。如果大家都不踏出第一步,嘗試重新引入,則在這千多年來所積聚下來的教會傳統,將會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被香港人所遺忘。如此優美的教會瑰寶,如果讓它慢慢消失,實在是一件可惜的事。希望這優美的禮儀禱文和聖歌,能夠延續下去,歷久不衰,讓更多教友認識和參與。願在禮儀中使用拉丁文,能夠成為本地教會和教友在促進本土文化之餘,亦發揮維護傳統的使命。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