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慘劇突顯情緒問題
(綜合本報/天亞社訊)三月中本港接連發生家庭慘劇後,關注青年情緒健康的神父及社工認為,面對困難時,當事人宜冷靜下來,以及向信任的人訴說心事。
負責「慈幼會厄瑪奴耳輔導計劃」的慈幼會何家輝神父認為,不少青年沉醉於網絡世界、愛獨處、不欲與人溝通,容易形成自我中心。
何家輝三月二十一日對本報說,青年少有主動求助,「多由家長發現子女有情緒問題,或由社工轉介,青年本身不欲面對,或是未能及時察覺,這是我們當輔導要面對的困難。」厄瑪奴耳輔導計劃為青年提供輔導及心理治療。
何神父鼓勵青年多參與群體活動以建立社交圈子,例如青年善會、每月辦告解反思生活、睡前作個人省察及祈禱等,「效法鮑思高神父『習練善終』的精神,習慣地事事記起天主,有助在遇到人生困惑時懂得依靠天主。」
明愛提供熱線與宿舍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同日對本報說,家庭成員發生衝突時,應先「停一停、諗一諗」,學習愛惜自己及尊重他人,更不應抱有「一拍兩散」的心態,避免因壓力過大而作出不可彌補的錯誤。
郭志英稱,倫常慘劇發生後,向晴軒收到不少有關家人糾紛的求助,部分求助者須暫住中心;另外,成年子女的求助個案亦有上升,「社會瀰漫負能量,社福機構可提供管理情緒服務,培育大眾尋找心靈空間。」
此外,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主席李福生執事接受天亞社訪問時說,雙職父母的兒童經常被溺愛,「喜歡甚麼便買下來」,使他們愈來愈重視物質。
這位終身執事說,委員會去年開辦「公教父母學堂」,向教友夫婦灌輸培育下一代的責任,教導子女要有感恩心,並懂得留意別人的需要。
學堂去年三月開始共八節課程,錄取約三十位學員。今年的課程在二月開始,共有二十多名家長參加。
根據警方的統計顯示,香港去年發生二千零二宗家庭暴力刑事案件,較二O一一年的一千九百多宗輕微上升,但有關數據沒有顯示施暴者和受害人的關係。(高)
- 厄瑪奴耳輔導計劃:
http://sdbcounseling.org
- 明愛向晴熱線: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