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 情境中的家庭教育

期數
3607
刊登日期
2013.04.05
作者
王素文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4 月 07 日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最深遠也最長久。深刻記憶幼年時的生日,母親更窮,也會特地為我們預備一隻烚熟的雞蛋,端放着我的飯碗前,並說聲:生日快樂!快高長大了!我樂支支的品嘗這只有我獨享的禮物,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母親珍視我們四姐弟,每年中秋節一定每人一個燈籠,一個月餅,水果不缺。記得那一年父親失業,母親連米也不能多買,給我五角錢低聲說:「乖女!到樓下米舖買一斤米碌回來吧!」我立即從命,跑到米舖向老闆問好:「老闆早晨,我想買一斤米碌,要多少錢呀?」他回答:「四角五分。」就拿起半張報紙,熟練地打個紙角,秤了一斤給我,正想找回五仙時,我再問;「這五仙可以買些甚麼呢?」他笑著說:「哦!夠買半斤粗鹽囉!」「好!就給我鹽吧!」我爽快地回答。

拿着米和鹽,踏著輕快的步伐回家,媽接過米又看到鹽,就滿意地翹起大姆指說:「好聰明呀!我們今晚就吃油鹽香飯吧!」這一幕童年往事深深刻在我的心版上,留在我的腦海中。

今天的家庭比過去富裕得多了,不用為兩餐擔憂,但卻有千萬的瑣事煩擾。如果每位家長懂得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芝麻小事作教材,肯定會教出健康的下一代,使你的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並懂得與你分憂,更明白自己的責任,做個充滿自信,又能自愛的幸福兒。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奠基石,我們必須拿出誠意去重視它。各位為人父母的教友,更需求主賜下聖神,去培育兒女。

「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這是最簡單易記的家庭教育程序和心態。

心中有目標:是父母一起商量,訂下一個:可朗朗上口的目標,以方便記憶為上。如:「我願我兒是個誠實、簡樸的快樂人,愛主愛人又愛家!」把這個目標加以美術設計,貼在家中當眼的地方,直到夫妻倆都深刻惦記時為止。然後,把孩子當作天主賜下的厚禮,也是一份責任,每天為他祈禱,最好與他一起祈求天主賜福。最後,也是最要用心留意的,是每天把握大大小小的機會,與孩子一起向着目標作實踐。

眼中有孩子:就是尊重他是一個獨立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隨着他年齡的成長,給予他選擇和負責任的機會,所以父母子女的溝通,是有問有答的模式。最好,能昇華達致分享內心的世界和神聖的事物,知己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如果父母子女能成為人生的知己朋友,就是最美妙悅心的關係。

最後,就是「處處有教育」,是循序漸進地,把上述的簡單指標,划到深處,使孩子與你們在不斷交流中一起成長!

人在做,天在看,天父會補我們的不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