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長者生活要快樂
退休後,離開工作崗位,步入老年階段,有些人會為自己計劃退休後的生活,例如報讀一些興趣班、周遊列國、跟舊朋友聚會和活動等,這實在令他們的生活充實和有意思。相反地,有些人沒有了工作,即是生活沒有了焦點,不少時間留在家中,甚少外出接觸他人,久而久之,生活便變得枯燥乏味。有些人踏入老年後,身體機能明顯衰退,健康出現了問題,以致行動不便,被迫大部份時間留在家中,實在有心也無力了。生活無所寄托,心情可能也受影響,生活質素也會大不如前。其實,踏入老年期前,我們需要怎樣規劃呢?
不久前,城市女青年商會(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成員)進行了一項「二〇一三關愛長者問卷調查」。這調查於二〇一二年十一月至二〇一三年一月期間進行,以問題調查方式,由義工隊伍到長者中心和街頭,以及透過十一間安老服務機構,隨機訪問了六十歲或以上的長者,調查他們對生活的滿意程度。
在這研究中,被訪者有四百六十二人,男女比例為一比二,以一百分為滿分,他們的平均生活滿意度為七十五點九分,實在不錯。住在安老機構的長者,平均生活滿意度有七十九點五分,在街頭受訪的長者,平均值為六十七分,較前者為低,這群長者不是獨居,就是跟家人同住,跟家人同住的長者之生活滿意度較高。
另外,百分之五十八的長者認為身心健康是快樂生活的主要因素,百分之十二認為常有家人陪伴最重要,百分之十一覺得舒適的生活環境是主因,百分之十認為財政穩健是主要因素。其他的因素包括廣闊的社交圈子、理想的實現和受尊重與認同。
受訪者也被問及日常最喜歡參與的活動,運動佔七成八,旅遊佔六成一,看電視或戲劇佔五成九,出席朋友聚會佔五成四,聽音樂或電台節目佔四成六,三成七喜歡參與社區活動,二成三喜歡做義工,兩成愛上興趣班,一成九喜歡烹飪,只有一成一人愛工作。
以上的調查結果,讓我們知道更需要關心獨居長者,雖然不少長者都能處理日常生活的事情,但不代表他們感到滿意。在繁忙的工作環境下,子女應該預留一些時間,陪伴年長的父母,平日也可為長者家人安排一些活動,使他們不用長時間逗留在家。維持身心健康,有充實的生活,常有家人陪伴,才能讓長者活得滿意和快樂。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