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自在】從致富之道說起

期數
3609
刊登日期
2013.04.19
作者
冼志文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4 月 21 日

近日,閒來瀏覽臉書,讀到一條非常醒目的標題﹕「(李X誠)教你五年內買車買房。」縱然內容不是由首富所寫,但也不妨一讀。文章首先教我們把每月工資分成五份,然後妥善運用,除了(一)用作一日三餐的生活費外,其餘的分別包括:(二)擴大人際網絡的電話費、交際費,宴請比自己有思想有錢和需要感激的人;(三)學習和買書費用,最好每月參加一次培訓,從不間斷;(四)旅遊費,一年最少一次;(五)投資。若第二年收入還沒有增長,那就是自己的不是、不長進,活著也夠丟臉!

這個致富「攻略」固然只為玩笑,但這不正讓我們思考,基層市民苦無「致富」之路的實況?試想想,整個攻略中從沒提及「住屋」開支,根據二OO九至二O一O年香港統計處資料,「食品」、「住屋」及「交通」分別佔住戶開支百分之二十七,百分之三十三和百分之八。若有幸居住公屋的,每月租金只須繳交千多元,只能租住私樓的,動輒繳付三四千,而且金額隨時暴漲。最近就有觀塘區街坊被業主大幅加租,由四千五百元加至六千三百元,試問這樣沒保障的居住狀況,市民豈能有適量的儲蓄作進修和投資?更遑論實踐長遠的「致富」規劃?

文中鼓勵持續進修,可惜對不少基層人士來說,只屬虛想。現時一個有質素的在職培訓課程,動輒幾萬元,一般打工仔女,要儲多久才能支付學費?很多大學畢業生,剛投身社會便要償還十多萬貸款,舊債未清,何來有「彈藥」上甚麼培訓課程?更遑論要「從不間斷」地參加了!再者,大部份在職人士工時很長,以管理員為例,部份須工作十二小時,每天五時起床,晚上八時後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試問何來時間「請客」、「看書」、「培訓」、「旅遊」呢?

事實上,最近就有團體於今年一月至二月在各區向二百八十六個家庭(收入低於家庭入息中位數七成的家庭)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住屋」、「食品」、「交通」、「電力、燃氣及用水」四方面的基本開支,已佔家庭收入的近八成;餘下近兩成收入則用於衣服、家具、醫療、教育等方面,顯示他們根本無能力儲蓄或發展其他個人興趣。在計算實質收入及開支後,有百分之二十六點二的家庭出現開支大於收入的情況。面對開支大的情況,七成家庭靠縮減家庭開支應付,更有過半數家庭靠減少用餐應付;近兩成家庭會向親戚朋友借錢;不足一成的家庭會向社福機構申請基金解決生活困難。(成報二O一三年三月十八日)

筆者在想,「攻略」提及的生活及開支模式並非無的放矢,交際、進修、間中旅遊及有節制投資以作長遠生活保障等實屬每人應有的權利或機會,可惜現實是,基層只能為生活掙扎求存。若這篇文章真為首富所寫,呈現的或許是香港七十年代的狀況吧!那時打工的,尚可以做到「多勞多得」、尚可以透過「自學」來爬升職業階梯、尚可以拿點收入在街頭擺賣做小生意、尚可以有時間做兼職賺賺外快。故此,若政府不再重視低收入家庭的狀況,有系統地研究他們的收入和開支模式及形態,制訂相關扶貧措施的津貼額,這不但無助解決貧富懸殊日益嚴重的問題,更會禍延下一代社會。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供稿╱dpcwkln.hkccla.org.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