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中環行動爭取普選

期數
3610
刊登日期
2013.04.26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4 月 28 日

(綜合本報/天亞社訊)「佔領中環」發起者指出,這個運動的重點是喚醒港人為下一代實踐民主和公義價值,也願意為此犧牲。

發起佔領中環爭取二O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法律學者戴耀廷,聯同浸信會牧師朱耀明、社會學學者陳健民博士早前在九龍佑寧堂召開記者會發表信念書。

朱耀明牧師指出,香港回歸十五年來,不少市民在這政治環境下承受貧富懸殊和生活困難,這和平非暴力的抗爭行動旨在揭示選舉制度的不公義。

基督徒戴耀廷把宣傳佔領中環理念比喻為「傳道」。朱牧師會後對記者說,佔領中環運動所重視的和平、公義、仁愛、犧牲等,同樣是基督徒所認同的價值。

在未來十五個月,認同這運動信念的參與者將循著四個步驟演進,即簽署誓約、商討日、公民授權,而最後一步的公民抗命,是在當局提出不符合國際標準的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方法時才會進行。

公民抗命預計於明年七月進行。在佔領行動後,參加者可以選擇是否主動向警方自首或在法庭不作抗辯;行動建議只讓四十歲以上的人參與。

記者會上,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說,期望最少有一萬名市民本著良知的呼喚,以堵路為手段爭取普選。陳健民則強調運動不是為了癱瘓中環,整個討論、民間投票、人民授權過程旨在讓人反思普選。

聯合國早前提交報告指,中央政府必須按照《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讓香港盡快普選。不過,有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指出,該國際公約條文對香港並無約束力,而「普及而平等」並不包括被選權或提名權。

對於有意見指須為普選特首設下預選,陳日君樞機四月九日透過報章指出這是「假普選」,他認為真正有民主的地方能夠容納批評政府的意見。陳樞機指教會贊同民主制度,好處是人民可以透過選舉,選出真正代表他們的人。

另一方面,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四月二十二日發表調查稱,五成一受訪市民反對以佔中爭取普選,較支持者(兩成五)比率多一倍。該計劃訪問了一千多名市民,發現四成四受訪者支持先由提名委員會揀選,確保所有特首候選人均不會對抗中央政府,最後由市民一人一票選出二O一七年特首,反對的有三成五。(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