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可以佔領中環?

期數
3610
刊登日期
2013.04.26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4 月 28 日

中央官員月前提出,愛國愛港乃行政長官候選人毋庸置疑、商榷的條件。這個前提表面看來並無不是,但是選舉委員會如何組成?誰來決定成員名單?卻是構成危機的關鍵。

親北京人士認為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並不包括參選權的自由,這番錯誤詮釋的言論將「愛國愛港」議題提升到本港民主派與中央抗衡的層面。

就在雙方針鋒相對之際,專門研究憲法的法律學者戴耀廷副教授在宗教和學術同道支持下,宣布於明年夏天佔領中環商業區,期以此行動來爭取普選方案,他希望至少一萬人參加。

儘管有人批評戴氏危害香港市民的福祉,但他卻把佔領中環方案比擬為傳道,而非破壞市民日常生活和商業日常運作的運動。戴耀廷強調,真正的傳道應當付諸行動而非言語,並呼籲贊成者以和平方式作公民抗命,並接受任何法律制裁;因這運動旨在自我犧牲精神,並非意圖對他人作出傷害。

他的建議是在測試個人的愛國度──愛國只能經過自我犧牲的嚴峻考驗才能提煉而成,絕非是在自我利益框框內宣認的愛。

《瑪竇福音》中,耶穌講述「二子的比喻」,父親叫兩個兒子到葡萄園裏工作──大兒子立即答應,卻沒有去;小兒子馬上拒絕,但後來悔悟過來,而又去了。耶穌問:「兩人中哪一個真正愛父親?」

同樣,真正愛國應在行動中表現出來,而非只是陳腔濫調。

然而,戴耀廷等人所提出的佔領中環金融中心計劃,一貫地被歷久不衰的「商業經濟受損」為藉口而備受抨擊。

事實上,香港早在十九世紀便有民主選舉,第一個當選者是律師法蘭些士(John Joseph Francis),他於一八八三年獲選進入潔淨局(Sanitary Board);當時他面對最大的障礙就是來自殖民地的商人,他們聲稱鋪設污水管會損害其生意!

歷史中,叫人緬懷、頌揚的領袖往往是不計個人成敗得失、為堅守信念而受苦的人;對於那些只求維持現狀的所謂愛國者,可著墨者實在寥寥可數。

戴耀廷呼籲人們作出自我犧牲。他說:「我們會害怕,但為了捍衞生命的尊嚴,我們決定絕不逃避 。」

爭取是為了真正的愛;而這愛,唯有在一個讓人自由去愛的環境中才能成長,不能強加而來。

正如教宗方濟任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二O一O年時說:「真正的愛國精神是恩典,真正的民族情操應當有截然不同的社會和靈性氣候……讓我們克服長期存在的對抗局面。」

污水工程也許不利營商,但後世卻會感激那些在只求私利及個人利益的政治環境下,仍奮力抗衡且終於建成污水管的人。

真正的民主也是源於一個需要自我犧牲的夢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