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鹽田梓村

期數
3610
刊登日期
2013.04.26
作者
陳嘉惠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4 月 28 日

鹽田梓從前是一條寂寂無名的小村落,位於西貢海的一個小島上。十多年前,這個幾乎被人完全遺忘的小村落,漸漸的冒起名來,原因就是島上有一座細小而古樸的天主教聖堂。

這座只可容納大約二百人的小教堂,在二OO五年由一所破舊不堪的聖若瑟小堂,搖身一變而成為「聯合國的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得主。由於這個獎項,有不少人慕名而來,當中自然少不了基督徒,但也有不少是非宗教人士,根據統計現在每年到訪小島也有好幾萬人;但有誰想到獎項的背後,實隱藏著不少鮮為人知的人、物和事、甘與苦、笑與淚。

今天的鹽田梓村,正反映著不少人的努力與付出,其中包括村民、宗教團體及社會上各有心人士,他們默默耕耘,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利益與酬勞,只求盡一己之力,把事情做好。當然他們也曾面對很多來自各方的批評、反對及不合作,可幸得蒙上主的眷顧及帶領,困難也能逐一解決,但這並不表示鹽田梓村往後的日子會是一片坦途,也許日後所面對的又是新的挑戰,前面的路更是困難重重。

作為鹽田梓村村民的我,眼看著自己的家鄉由荒涼之地漸漸變成了旅遊景點,一則是喜,一則是憂,喜的是鹽田梓村已成為一條人所共知的教友村,憂的是這片寧靜的樂土,日後再難找到那份寧靜與清新的感覺。世事總是這樣的,魚與熊掌兩者不可兼得。那麼,我們又怎樣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呢?這的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只有寄望將來各方人士的努力與衷誠合作。

目前鹽田梓村每年也有幾項特別的慶典,首先是每年五月的第一個主日聖若瑟小堂的主保瞻禮,不少村民會由海外及香港不同地方返回這片尋根之地慶祝這個隆重慶日;這是一個宗教慶日,同時亦是村民歡聚之日,平日難得一見的村民聚首一堂,樂也融融。當天亦會有不少香港其他堂區的教友前來參加慶典,氣氛異常熱鬧。

另一日是每年十一月初的祭祖日,鹽田梓村的習俗是每年在追思已亡之日拜祭先人,並非清明或重陽,記得兒時在拜祭祖先後總會有大食會,全部村民開開心心的吃一大餐;最近這些年來,村民又回復了這個活動,大家一起去祭祖,之後在村裡或酒家聚餐。近兩年我們的兄弟陳志明副主教更在百忙中抽空回鄉開追思彌撒,使我們的祭祖活動變得更有意義,而回鄉參加的村民也愈來愈多,真的感謝主。

另一個大型活動是在聖誕日舉行的修和之旅、感恩聖祭及盆菜宴,參加者除本村村民外,亦有來自其他堂區的教友及一些非宗教人士,在濃烈的聖誕氣氛下,我們感受到主的愛及彼此的共融。

最後一項慶典是一月尾聖福若瑟神父的紀念日,當天是由陳志明副主教為我們主持感恩聖祭。聖福若瑟神父是聖言會的神父,他在香港福傳期間也曾在本村居住,為紀念他,我們特別在他的紀念日回鄉參與感恩聖祭,亦為表示村民對他的感激之情。

雖然每年村中舉行的活動及感恩聖祭就只有這四次,但我們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機會,因這不單是我們村民彼此拉近的時間,亦是拉近我們與天主的時刻。坦白說,有些村民就只在整年內參加這四次感恩聖祭,其他主日卻是連教堂也不會到,也許我們要多辦這類型的活動,使他們可以多接近天主。真的,我們這條教友村已漸褪色,昔日光輝不再。

本人渴望見到的,是鹽田梓村成為一個靈修及福傳中心。當然路途是遙遠及崎嶇的,但為人不可能的事,為天主卻是可能。

鹽田梓村未來的方向有賴村民及你們的支持與愛護,願這條教友村能重拾昔日光輝,發揮地上的鹽、世界的光的作用,將天國的喜訊傳揚,讓更多人認識天父的慈愛。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