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幼兒教育調查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四月十八日發新聞稿,公布一項有關幼兒教育收費的調查,發現家長、幼兒教師和校長都普遍認為,免費教育是幼兒的應有權利,期望政府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時,能讓幼兒獲得更優質的教育。
調查由教院兒童研究與創新中心本年二月至三月間,研究員在全港九百多間幼稚園及幼兒學校中,隨機抽出三十間非牟利及私立獨立幼稚園及幼兒學校,以問卷形式訪問了二十九名校長、三百三十二名幼兒老師及二千三百四十三名家長的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家長、校長或教師均十分贊成免費教育,是幼兒應有的教育權利(家長93.6%,校長89.6%,教師95.5%),贊成政府全面資助學費(家長91%,校長86.2%,教師91%)。
此外,無論家長(86.7%)、校長(79.3%)及教師(90.1%)均對十五年免費教育抱有期盼,希望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之後,幼兒可得到更優質的教育。另外,家長十分贊同在學校人手編制上增加支援教師(85.9%),駐校社工及其他專業支援(84.2%),顯示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質素有一定要求。
至於政府資助模式應該「錢跟學校走」(即由政府直接支付學校學費),還是「錢跟家長走」(即由政府直接支付家長學費),業界觀點較為一致,79.3%的校長及79.8%的幼師,均支持由政府直接支付學校學費。而家長在此方面的看法並無清晰的傾向,支持「直接支付學校」及「直接支付家長」模式的,分別為52.1%及58.5%。
教院兒童研究與創新中心副總監陳惠玲博士說: 「家長和學校從來就不是對立面,兩者對免費教育之成效有共同的期盼。家長均希望學校得到正規的監管及資助,以建立更好的學校環境及師資質素使幼兒受益。由此可見,家長認同學校的教育效能,亦大力支持學校通過增加相關專業駐校支援人員,來提升學校質素,繼而發展與保證幼兒教育質素。」
陳博士亦指出,現時學券資助形式,間接將幼兒教育的焦點放在家長而非幼兒身上,部份學校出現揠苗助長、相互競爭的現象,致使整個香港幼兒教育,趨向市場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