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臉垂向地上
路加福音在描寫耶穌復活墓穴已空時,特別細緻地描摹了婦女因害怕而把臉垂向地上的情景(參閱路廿四5),今年適逢丙年選讀路加福音,我才注意到這細膩的一筆!
父親離開了我將近一年,卻一直未為父親的離世親撰任何追念悼詞,是因為害怕,欲把臉垂下;是因為害怕,欲把內心的情感封閉。
某年復活節,我到荃灣聖母領報堂參與聖週六復活慶典夜間禮儀,回家之路必經荃灣地鐵站,我甫踏進入閘處,赫然瞥見父親身影,其時已是十一時半。我相信父親定必在站內呆立駐足起碼兩小時;我當晚出門口時,只說我會去荃灣聖堂,其他的細節,父親全不知情。與父親回家的路上,我默然不語,心裡難過不堪,愧對父親。返抵家門,父親還特別為我準備了一鍋材料豐富的魚湯,說是填補我聖週五守齋的虛空。
我領洗成為天主教徒後,為我領洗的神父送了我一個圓柱立體聖母抱子聖像畫,我自始對聖像畫一見鍾情,也想自行仿製。有一天我回家,父親竟然將兩個十字形的木頭擺在我面前,原來父親見我笨手笨腳的,他在日間靜悄悄地為我鋸木頭。我將十字形木頭捧在手裡(見圖),只得目瞪口呆地發愣!
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愛,卻在他離世後、我和家人返天津圓其遺志時繼續庇蔭著我。在我逗留天津的最後一晚,我嘟呶著嘴說來到天津竟然未吃過饅頭;第二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我們正要離開酒店往機場,表嫂捎來一袋熱騰騰的饅頭,原來她當晚聽見我嚷著在天津未吃過饅頭,她聽後心裡十分難過,於是她凌晨四點起床,為我搓麫做饅頭,然後第一時間送到酒店給我。我接過饅頭,急不及待拈了一個吃下,那一剎,腦裡縈繞著復活的耶穌與厄瑪烏門徒共食住下的深度愛情:「⋯⋯耶穌基督以自己的愛,把我們聚集起來,並親臨我們中間⋯⋯如同他為厄瑪烏的門徒所做的。」(參閱感恩經第五式)父親那無微不至的愛在我擘開饅頭時隨著熱騰蒸氣散發昇華。
父親雖不是天主教徒,每次當我凝視他親手為我造的十字木頭,除了烙印著父親與我雖不多采卻深藏不滅的感情外,還豎立了我所信仰的目標:即時刻催迫著我以祈禱眼目去接觸天下人天下事。的而且確,祈禱是最有力的工具,把一切人:親近的、不和的,以及世間事:有形的、無形的緊扣一起。(參閱格後 四13—18)
趁身邊人還在,別把臉垂下,勇敢去愛吧,因為在愛內沒有恐懼。(參閱若一 四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