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 福傳新空間
今天是第四十七屆「世界傳播節」,是自一九六五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結束後,由教宗保祿六世開始的。今年傳播節文告主題是「社交網絡 : 真理和信仰之門;福傳新空間」,由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退任教宗牧職前,在一月二十四日聖方濟各沙雷氏慶日簽署。
本篤十六世縱年邁,但他重視網絡媒體,積極利用網絡與世界各地的信眾接觸。早在二OO五年澳洲普世青年節,他首次以手機發短訊給在場的青年;而今年的世界傳播日文告中教宗指出,應用社交網絡可倡導真理和信仰,更可以成為福傳的空間。
互聯網上的社交網絡日趨普遍,其特點是互動,能讓網絡上的友儕一起交流及討論,參與社交網絡者無不感到得益不少。不過,使用網絡需要自律,今日網民面對的一大挑戰是失控地沉迷於網絡虛擬世界中而不能自拔。人需要自律,適度調較其使用行為時,社交網絡才能發揮其有效通訊工具的美好作用。
對於網絡的內容,今年的世界傳播節文告指出,雖然互聯網的社交網絡訊息量及空間廣闊,然而它面對的挑戰卻是如何能真正包容;對於某些議題,尤其是信仰價值及正面的訊息,一般不容易在網絡上廣傳。社交網絡的文化和通訊,可能在風格及通訊方式上,為那些想談論真理和價值的人帶來嚴峻挑戰。
對於表達一些具價值及真理的事物,在社交網絡不易通傳,但無論如何,信眾愈來愈意識到,要盡量把福音帶進數碼世界,否則福音訊息很難存在於人們經驗中,尤其是從小已經在數碼世界中長大的青少年。為他們,這個網絡上的福音空間非常重要。
若能明智、平衡地運用網絡空間,能有助促進對話和真理辯論;又如能以尊重的態度關注私隱、責任和可信性,便能加强人與人之間合一的聯繫,有效地促進人類家庭和諧,且有助消弭誤會。
誠如傳播節文告指出,基督徒的使命,是盡量向群組和網友灌輸正確的生命價值和信仰內涵,例如優美的畫像、悅耳且助人反省的音樂。藉網絡的影音功能,能傳播宇宙創造之「美」,或將受迫害的事件披露,彰顯人性尊嚴,把希望和喜悅傳遞給那些願意分享耶穌的愛的人,使網絡不僅是福傳工具,也可以促進人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