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文化醒覺訓練

期數
3613
刊登日期
2013.05.17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5 月 19 日

(本報訊)明愛九龍社區中心五月完成新一期「文化醒覺訓練」,活動旨在促進本地人與非華裔人士彼此了解及尊重,從中提升文化敏感度。

明愛少數族裔服務督導主任陳盧堅期望讓華裔參加者認識少數族裔文化,他說消除歧視與促進共融,需要長遠的教育與充權工作。他五月十三日對本報說,該服務除了促進不同族裔彼此認識外,也幫助少數族裔建立社區網絡,以及認識自己的權利。

陳盧堅說,明愛少數族裔服務亦透過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不同單位舉辦活動,他指在少數族裔員工的協助下,他們更易接觸受眾。

明愛少數族裔服務單位主任賴仁彪早前對本報說,許多少數族裔人士已在港生活多年,若要幫助他們與本地人共融,便需要「促進彼此認識,互相尊重及欣賞」。

第三期文化醒覺訓練於三月二日至五月四日舉行,合共五節的聚會包括分析文化敏感度的概念;介紹在港少數族裔的社會經濟背景及家庭歷史;了解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的文化;認識少數族裔在教育及工作上的語言障礙,以及他們在港的境遇及社會融入現況。

賴仁彪表示,參與訓練的華裔青年及服務南亞裔的專業人士會親身體驗少數族裔的生活,如食物、衣飾等,甚至會學習南亞裔男士如何包紮頭巾,讓華裔和南亞裔人士互相認識對方的文化。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過去獲民政事務總署的跨文化學習計劃資助,幫助非華裔生學習中文;明愛九龍社區中心亦與天主教中學合作,每週安排中學生到聖母院堂區為兒童提供功課輔導及補習中文。

賴仁彪續稱,中心早前為非華裔學生舉辦中文作文及朗誦比賽,他說:「他們要在港生活,學好華語很重要,中文比賽有助考驗他們的中文能力;華人義工予以協助,亦能夠鼓勵他們多接觸中文。」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與平等機會委員會三月合辦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論壇上,陳盧堅說,明愛為少數族裔人士舉辦了三千多個跨文化課程,八成服務使用者表示進修後語言能力有進步。他建議學校設立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讓少數族裔青年有更大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平機會說,教育是打破貧富懸殊的最佳途徑,又指少數族裔學生不是能力較差,惟他們入大學率偏低。

談到少數族裔處境,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中心主任李靜敏早前指出,近年社會大眾多了關心少數族裔人士,服務南亞裔的社區組織亦有所增加;勞工牧民中心不時在社區開設「看不見的女人工藝坊」,由南亞裔婦女製作工藝品及民族手繪等產品。「她們逐漸受社會關注,不少學校或堂區邀請她們舉辦手工藝工作坊,亦有媒體報導。」她說。

李靜敏說,語言是南亞裔人士最大的難題,在政府部門,除了法庭及醫院有提供對南亞裔人士的語言服務外,其他部門亦未有積極配合。

明愛慶祝六十周年

另一方面,香港明愛慶祝成立六十周年,訂於五月十五至十八日假將軍澳的明愛專上學院主辦「放眼未來——同心建立關愛社會」國際會議,讓來自世界各國的非政府機構員工、宗教人士,以及專業人士等分享社會面對關係貧困的對策。

會議演講嘉賓來自不同機構及專業,包括宗座一心委員會主席薩拉樞機(R. Sarah)等;同時亦設有多個工作坊,探討社會工作議題。(高╱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