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生命氣息

期數
3613
刊登日期
2013.05.17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5 月 19 日

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天主說有甚麼,就有甚麼,事就這樣成了。我們看到了天主語言的創造能力。天主按照祂的肖像和模樣造生了人,且在人的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我們看到了天主的氣息,就是人的靈性,使人有別於其他的受造物。人在失落後,天主呼喚人,與人對話,而沒有與蛇交談,可見語言反映著天主的肖像和模樣,使人能與天主溝通。

貝多芬廿九歲時開始失聰,到指揮第九交響樂時,已完全失控,沒法與樂隊配合,導致他灰心喪志,幾乎不欲生存。直到後來,他領悟到心靈對過往音樂的迴響,使他嘗試用思維,而不再用感官寫曲,終於能重新寫出如莊嚴彌撒曲等名作。語言能創造、分享、使人為自己定位及與他人建立關係。如果我們用的語言是屬於天主的語言,而非製造噪音的胡言亂語,最終也會導引我們更認識和歸向天主。

《宗徒大事錄》記載:「五旬節日一到,眾人都聚集一處。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二1—4)人人都聽得懂,因為門徒講論的是天主的事,而且說話的能力來自天上。這有別於「巴貝耳」建塔事件,當時人的語言只為用於追求屬世的榮耀,最終溝通不成,反而發展為人性的驕奢,釀成混亂和分裂。

五旬節在舊約的慶典中,原屬於慶祝耕種收穫的節期。梅瑟所制訂的法律中寫明,這節日與以色列民出離埃及時的無酵節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你要按照我所吩咐的,在阿彼布月所定的日期內,守無酵節,七天之久吃無酵餅,因為在阿彼布月你出離了埃及。⋯⋯在收穫初熟麥子時,應過七七節;在年尾過收藏節。凡你所有的男子,一年三次應去朝拜主,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出卅四1823

我們的出死入生,是藉著無罪羔羊的犧牲所贖;我們能成為天主的子女,是天主大家庭的豐收。然而,更因為我們獲得聖神豐厚的恩寵,造成了莫大喜慶的因由。慶祝的不是聖神,而是我們因祂來臨所得的果效:「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五22)神恩是禮物,我們從聖神所領受的各有不同,可是卻全是為了服務,正如基督雖然是主,卻承擔了服務眾人的職分,為的是滿全聖父仁愛的工程。職是之故,保祿在《格林多前書》中說明:「神恩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聖神所賜;職分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主所賜;功效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格前十二4—6)

《若望福音》同時指出,主耶穌在賜予聖神時,也賦予門徒使命:為寬恕、釋放、包容、修和、帶來平安、建樹團體。「耶穌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廿2123)聖神的介入,猶如人在被創造時,生命與靈性之間的連接線。人儘管可以外在地嘗試尋找道路、真理和生命,但如果沒有聖神從內在給他指引,光照明悟,他的一切努力,到底仍是白費的。讓我們祈求復活的基督──天主聖言,再一次將祂的生命氣息吹到我們心中,猶如復活的那一夜,五旬節的那一天,推動我們生存,不為追求一己的慾望,而願意遵行主的訓示,建樹團體,帶來平安。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