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時做寫信婆

期數
3613
刊登日期
2013.05.17
作者
凌君慧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5 月 19 日

香港以前有寫信佬,現在我成了寫信婆。

在我服務的殘障智障女孩家舍裡,修女根據女孩的情況分成了六班,在智障情況比較好的班別,女孩的理解和溝通能力都比較強,她們記得義工姨姨的名字,有各自特別喜歡的姨姨,姨姨病了或是放假沒來家舍她們知道,姨姨離開回國了她們知道,離別的痛她們更加感受到,歡送特別親的姨姨時她們會哭,有些會哭上幾個月,比較懂事的,還會要求我幫她們寫信給姨姨。

幫有語言能力的女孩寫信,比較容易理解她們的意思,為不能發聲的女孩寫信,只好猜想她們的心意,然後向她們說一遍,猜對了她們會大力點頭,猜錯了會猛力搖頭,寫好了還要我為她們在信上畫簡單的圖案,好讓她們親自用不靈活的手填上點點顏色。一年下來,我順理成章地成了女孩的御用寫信婆和送信人,幫她們寫好信後,一般會為信件拍照,然後透過電郵或面書送到姨姨手中。當我收到回覆,我會向女孩大聲讀出姨姨寫給她們的回信,看到她們開心得手舞足蹈的樣子,也會讓我樂上半天。

至於我負責的班,女孩情況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壞,她們記得我和我的樣子,知道我對她們好,看見我會跑過來抱抱親嘴,但她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不高,相信當我離開時,她們多半是out of sight out of mind。這樣好,不然,讓我知道她們為我哭,我會受不了。

有時候我會想,我們多幸福,對我們來說,離別不等於永別,我們想她們時,只要買張機票便可以飛過來探望她們,我們有選擇;但對她們來說,每一次離別,也可能是永別,因為相聚的決定權在姨姨而不在她們手裡。

這讓我想起耶穌在瑪竇福音(廿五14—30)中所說的「塔冷通」比喻。每個人由天主所得的恩寵都不一樣,無需跟別人比較,不用抱怨自己所得的比別人少,也不用沾沾自喜自己所得的比別人多,因為恩寵愈多,責任也愈多。

幸福的我們,有選擇的我們,擁有比別人多的我們,對世界,自然有比別人多的責任。

思緒在時間軸上游走,走到要離開女孩的那一天,心裡突然間難過起來。但再想深一層,能否再次相聚,其實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曾經真心以愛往來,沒有白過在一起的時光;更重要的,是走到最後,按著所得的恩寵向天父交帳時,問心無愧。

但願我們離別時,都能夠大聲對自己說:「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泰戈爾)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