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愛德 回應關係貧乏

期數
3614
刊登日期
2013.05.24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5 月 26 日

香港明愛慶祝成立六十周年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周末(五月十八日)結束,會議的其中一個關注點是關係貧乏(Relational Poverty)。該議題指出,基督徒的愛德能為團體帶來凝聚力,並把上主的面容具體地展現出來。

貧窮是全球的議題,聯合國二千年召開大會時,訂下的八大發展目標之首,便是希望在二O一五年前「消滅極端貧窮及飢餓,其一是靠每日不到一美元維生的人口比例減半;其二是遭受飢餓恐懼的人口比例減半」。香港社會的貧窮問題亦嚴重,社會服務聯會估計貧窮人口達一百一十萬之多。

明愛會議開幕禮前的概論演說中,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客座教授顧汝德以「繁榮香港與其新貧窮」為題發表演說,他引述多項公開數據指出,香港社會富裕,但社會政策未能照顧有需要人士。

專長香港政策研究的顧汝德慨嘆,社會政策背後,也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價值取向:把經濟利益,置於人的價值與尊嚴之上。他說,天主教會,以至其社會服務機構明愛,有責任照顧這批有需要的人士。

在忽視人性價值的同時,人際關係變得疏離與功利,這疏離造成「關係貧乏」的社會;而那是最深層次的貧窮。榮休教宗本篤任內發表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所說:「一個人所經歷的最貧窮情況,莫過於被孤立。」(53

明愛作為天主教的社會服務機構,在協助弱勢社群解決物質和經濟上的貧窮時,更要幫助他們消除被孤立、被排斥的不利因素,讓他們重拾信心和尊嚴、建立人際的溝通、鞏固家庭關係與及在社區裡組織支援網絡,讓所有人齊心合力建設美好社會。

宗座一心委員會主席薩拉樞機在明愛會議的演說中,便肯定要以愛去回應「關係貧乏」,讓愛溫暖人心,使貧乏者重拾信心和力量。無獨有偶,教宗方濟各五月十六日在梵蒂岡接見國際明愛領導層時,也強調教會不能沒有愛德行動。這和應了他上任以來,多次要求基督徒走出自我,關顧邊緣人士的邀請。

香港明愛六十周年會議結束,但其使命仍長路漫漫;而明愛所秉持的愛德精神會不斷召喚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多行愛德,從中讓人看到天主聖三的面容。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