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者談利氏封聖案

期數
3614
刊登日期
2013.05.24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5 月 26 日

(綜合天亞社╱天新社╱天美社訊)推動耶穌會利瑪竇神父(Matteo Ricci)列品案的同會維韋爾神父(A. Witwer)認為,中梵關係狀況某程度會影響利氏列品進度。

維韋爾神父五月十五日指出,「在某個層面而言,列品案取決於中國和教廷的政治關係」。他估計,即使列品案澄清了所有事情,但仍可能要伺機等待,或許五年後政治狀況改變,會更有利列品。

神父指列品是「幫助本地教會(中國)保持並栽培信仰,但如果出現政治障礙,便需要在合適時機進行」。他認為,中國人會較容易接受一位本地人而非一位來華傳教士宣福,惟利氏合作者徐光啟的列品案隨著上海教區主教懸空而暫停。

意大利馬切拉塔教區(Macerata)主教朱利奧多利(C. Giuliodori)五月十日正式完成為利瑪竇神父列品真福的教區階段工作, 並已轉交教廷冊封聖人部處理。

利氏一五五二年生於馬切拉塔,三十歲往中國傳教,為中國帶來公教思想外,亦引進西方科學和文化,一六一O年在北京逝世。他是第一位獲邀進入紫禁城的西方人,擔任歐洲事務和文化的宮廷顧問,並得到明朝皇帝的保護和支持,對基督宗教傳入中國起了關鍵作用。

列品工作始於一九八四年,由教廷宣布利神父為「天主之僕」開始,但有關程序不久就停滯不前,直至二OO年慶祝利氏逝世四百周年紀念時,朱利奧多利主教重新啟動相關程序。

據天亞社報導,朱利奧多利主教在完成教區階段的儀式中說:「我們受了利瑪竇神父的恩惠,教會受了他的恩惠,人類也受了他的恩惠。」他強調,利氏與中國文化相遇時,沒有試圖以任何形式強調「歐洲文明」的優越,只是傳播他的信仰。

朱利奧多利主教五月初會見教宗方濟各時討論了利瑪竇封聖案,他指這位耶穌會士教宗年輕時想到日本傳教,指出利氏對他這想法起了「關鍵作用」,因為他開闢了基於信仰本地化的新福傳方式。他又引述教宗說,利瑪竇的「創意令他成功」。

教廷萬民福音部秘書長韓大輝總主教有分出席馬切拉塔教區的列品程序結束儀式。他稱讚利神父是「跨文化交流的先驅,傳教士福傳的模範」。

在香港的宗座外方傳教會柯毅霖(Gianni Criveller)神父認為,從利瑪竇與全世界溝通的才能而言,他是個現代人的楷模,他的許多書信可作證明。柯神父是負責這次列品申請的歷史委員會主席。

 

廣告